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与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与策略探究

衣鹏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摘 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工程。本文从“一体化”概念切入,分析了思政课一体化的基本涵义,并从目标、规律、内容、维度以及根本标准等五个方面探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

思想政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由于不同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要求、学生认知以及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循序渐进、纵向衔接,达成一体化的育人效果。探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与策略有着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

所谓“一体化”,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相对独立的事项,依据一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在同一体系下将其“化为”彼此包容、有机融合、相互配合的整体,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设定目标。

思政课一体化就是指将不同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设计和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各个学段的具体特点,依据课标(指导纲要)、参照教材,对各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形式以及途径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科学构建以及合理设置,实现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以及整体推进,以体现各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层次性、顺序性、连贯性和衔接性,从而形成更加完善、更为系统的课程教学新体系。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

1.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体系。首先,应坚持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一以贯之,不管那个教育阶段的思政课,都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着眼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在总目标统领下,还要遵循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各有侧重、依序递进、衔接流畅地设置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其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到的情感,应到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景。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首先,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即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等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量变到质变,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需要,要抓住教育关键期,坚持扬长补短、因材施教,等等。其次,遵循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即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从个体领悟道德认知到产生道德情感,再到自觉调节道德行为的意志,最后形成实施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知、情、意、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第三,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即个体认识事物的思维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逻辑的发展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也要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连续性

3.优化形成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结合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体系,优化形成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内容。一是大中小学不管哪个学段,思政课内容都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贯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始终。二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另一方面,各学段课程内容要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彼此支撑,形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有机整体。三是整合优化不同学段思政课教材内容,克服非必要性交叉重复和脱节错位问题,综合科学编排课程教学内容,形成更加系统、更加连贯、更加衔接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四是结合时代、社会以及生活发展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用学术的方式讲政治,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进展、新经验、新成就和新成果向课程教学内容的及时转化工作,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和鲜活性,夯实中小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

4.把握好纵向横向两个建设维度。在纵向上,要改变小初高各学段思政课“各自为政”的现状,打破学段阻隔,在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的设计选择上,兼顾好整体性、阶段性、衔接性和连续性。在横向上,要改变各学段思政课“育人孤岛”现状,打破课程壁垒,兼顾好理论课与实践课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关系以及实体课程与网络课程关系,实现各类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外,还要统筹思政课实施关键要素一体化建设,如工作格局、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等。

5.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标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好不好、质量高不高,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获得感。为此,在推进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和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当代大中小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深刻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把思政课的政治性要求、价值性目标与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知识逻辑结合起来”,既要坚持思政课的统一性要求,又要坚持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切实满足大中小学追求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心引导和栽培”的需求,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诚心接受、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治东.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个维度[J].中国高等教育,2020,(1).

[2]谢峰.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

[3]张永霞,申来津.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依据、思路与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

[4]王宗礼,姜宝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特别关注,2019,(12).

[5]卢黎歌,耶旭妍.规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遵循[J].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