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深度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2
/ 3

中学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深度渗透研究

程海军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 浙江 杭州 311106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各地区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推行,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传统的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为主逐渐转化为在授课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们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培训。接下来,笔者将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对中学德育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展开探究,旨在为从事地理教育工作的相关教师略陈管见。

关键词:中学德育;地理教学;深度渗透

引言:

地理学科兼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其综合性非常强。地理课程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和人地协调素养的落地,尤其是人地协调观贯穿课程的始终,教师需以此为契机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渗透德育教育思想,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增加互动交流,创设教学情境,加强社会实践以及设立德育评分等方式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也是笔者将要同大家分享的核心内容。

一、德育教育

(一)基本概述

所谓德育教学,其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教育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其未来的成长之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意义价值

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组成,由于地理学科中所涵盖的知识点范围十分广泛且种类繁多,教师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上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理念,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还可在思想的层面上促进学生的进步,使其能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而有效地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德育教育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挖掘出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素材,并以此为契机来向学生渗透德育理念。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调研数据,在课上以真实数据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目前各资源的总量、各地区人口数量以及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的趋势,通过这种方式来间接地突出我国现阶段资源短缺的现状问题,并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相关问题,让学生能够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有所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向学生们展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所出现的资源浪费现状,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资源的宝贵,从而提高自身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1]。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踊跃发言,列举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符合节约资源主题且力所能及的小事,如随手关水龙头、随手关灯、本子背面当做草稿纸、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们将节约资源的理念细化到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可以更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们的潜意识里,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效果。

由于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为辩证唯物主义,因此运动观、物质观、发展观与联系观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都能够在高中地理教材当中找到。以物质观为例,教材之中包含有“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宇宙中的地球”等;而运动观当中则包含了“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陆地水与洋流”等;联系观当中包含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发展观当中则包含了“产业区位选择”“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对此教师则应当充分挖掘这些教材资源,以此培养学生通过唯物辩证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辩证思维,了解人类活动和地理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环境观、资源观及人口观。

(二)创新教学手段

第一,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学生们构建多彩课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放映一些其他国家特有文化相关视频,还可将一些贫穷落后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示出来,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深化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直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最擅长的工作,实现个性化发展。比如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到气象观察、矿物标本采集等活动当中,以此学会处理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充分感受合作和宽容对于集体成果的重要性,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或者通过天文观测,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以常规月相观察为例,往往要求学生坚持一个月,尤其在下弦月还需要在下半夜进行观测,这更有利于学生锻炼自身意志,由此渐渐将这种意志力应用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促进全面发展。也可以将课外活动和爱国教育联系起来,组织影视观看、专题讲座、竞赛等活动;或者根据“国际海洋年”活动开展保卫国家海洋国土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三,可以通过环保宣传等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可以发起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号召,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之中产生资源危机感,使资源道德意识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之中。或者还可以与学校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通过劳动课程及课间活动美化和绿化校园,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自身行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从而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及参与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道德教育,进而使环境保护成为自身的自觉意识。

(三)增加互动交流

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学教学课堂上的不断渗透与推广使得教师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们创造自主思考、互动交流的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们渗透德育教育,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2]

例如,教师在讲解《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在地理课堂上组织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针对“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可在局部地区形成降雨,有利于调节区域气候的说法是否正确”等与湿地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同学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并为每一位学生创造积极发表自己观点及看法的机会,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认知。当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教师可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进行代表性发言,并将“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课程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升华主题,呼吁学生们要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地理当中包含了各种自然之谜,比如生物起源之谜、恐龙灭绝之谜、外星人之谜等等,同时还有一些当前仍旧存在争议的问题,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以及地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素材。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出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创新意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也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指在地理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们触景生情,有利于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们的思维,激发其对地理知识学习的渴望。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课程内容时,由于宇宙的概念非常抽象化,学生们难以理解因此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提前收集一些与宇宙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向学生们介绍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背后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事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神秘宇宙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向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使其意识到祖国的未来是属于他们的,在太空中更多的探索与实践也需要由他们去开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增加其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

(五)加强社会实践

就地理教材本身而言,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偏向于让学生掌握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但缺乏对学生精神需求以及社会实践的教育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其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3]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向学生们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调研任务,如组织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潜在的全球定位系统,并对其应用原理以及应用优势进行资料查询和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调研的结果与大家分享,如手机地图中所使用的GPS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定位自己所处位置,快递物流运输过程中也利用GPS系统来显示运输过程,船舶利用GPS系统在茫茫大海中找寻方向等等,通过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既能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实践能力,加深学生们对地理教材中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也可以此为切入点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们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们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进步,以此来引导学生们树立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思想观念。

(六)设立德育评分

传统的考核评价中大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评估标准,在这种趋势下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怀以功利性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很难真正意义上发挥德育教育的育人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对考核评价的方式进行适当地创新,在原有的基础知识考核基础上增加德育的考核与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以及综合素养进行客观地评价,以此来进一步深化德育教育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4]。例如,教师在针对《人口与环境》这一单元内容进行考核时,可以在试卷中增加一道以开放性为主的简答题,针对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等相关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简答题,如“请针对一线城市现阶段的人口状况设计合理地解决方案”,该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们对教材内容中“合理人口容量”以及“环境承载力”等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从学生们的回答中透视出学生们对现实情况与个人发展之间的衡量以及答案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从而鉴别出学生们自身的德育水平,并给予其相应的德育评分,并针对学生们在德育教育中较为薄弱的部分进行重点教育,以确保学生们的德育水平能够达到预期理想的教学成效。

三、结束语

地理教学可以带领学生们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领略祖国壮丽山河的魅力,而德育教育则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事物或行为价值取向的正确判断。地理教学与德育教学二者需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秉承着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学习,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新一批优秀的栋梁,这也是每一位地理教育者对学生们的美好希冀。

参考文献:

[1]薛圣哲.论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视界,2019(27):164-165.

[2]王明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究[J].华夏教师,2017(17):58-59.

[3]王则圆.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20-22.

[4]李鹤亭,钟绵玲.浅析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