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基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王改芳

永嘉康宁医院 浙江温州 325100

摘要:目的:基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精神科工作的8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以及不同学历、工龄与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风险了解程度的关系。结果:工龄越长,对安全问题了解程度越高。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分别为制度、患者与其他,且学历、工龄的不同,对风险了解程度略有差异,需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构建高素质护理人员队伍,加强对基础设施管理力度,防止各种安全问题出现。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患者安全问题;认知状态;风险管理措施

引言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主要管理各项风险因素的一种活动,如患者、医务人员、设备、环境和医疗护理制度等。精神科的护理对象多具有行为异常与思维紊乱的特征,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不能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工作,随时发生意外时间的可能性较大,如外逃、受伤、毁物、自杀自伤以及冲动伤人等。护理安全是组成医疗安全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会对整体的医疗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精神卫生法的颁布,精神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住院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高度的重视,为此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护理风险评估尤为重要,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2一般资料选取

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精神科工作的8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3.16±8.25)所,在学历方面,本科30名,大专48名,中专8名,工龄1~30年,平均工龄(14.45±10.62)年。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该问卷由六个维度构成,一是人员,包括业务能力、文书编写、自我保护意识、交流能力以及责任观这5项内容。二是制度,包括人员不足与管理方案滞后2项内容。三是患者,包括患者暴力倾向、逃离医院以及家属拒绝治疗这3项内容。四是药物,即药物的不良反应。五是基础设施,包括保护设施不足、环境安全隐患2项内容,六是其他因素,包括意外事件频发与并发症。每项内容当中,有“是”与“否”两个选项。调查过程中,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问卷86份,所有问卷均符合要求,问卷有效率为100%。问卷回收后,通过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确定出最终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人员工龄存在差异,工龄超过15年,了解程度最高,为92.86%,5~15年,次之,为43.55%,最后为低于5年,了解程度只有40.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护理人员认为患者突然冲动伤人是影响患者安全的主要隐患;外逃,自杀、自伤和药物不良反应位居第2、3位,说明这3类事件是临床护理安全工作中最高发的隐患事件。与这些高发隐患事件相关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因素:a)护士年轻化,专业知识不牢固,工作经验不足;b)护士安全意识淡薄,对患者病情观察不细致,对问题的预见性较差;c)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给患者造成不安全隐患,如慎独精神差、工作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对有陪护的患者过分依赖其家属等。②安全质量管理因素:a)未实施分层级管理,目前沿用的是将重症精神病患者交由低年资的护士看护的工作模式,不能发挥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的作用;b)护士长弹性排班落实不到位,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超负荷工作给患者造成不安全隐患;c)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③患者及家属因素:a)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而不配合治疗;b)精神疾病患者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可突然发生冲动、伤人、自伤、出走、毁物等;c)被执行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失去自我防护能力导致遭受他人的伤害;d)患者合并有躯体疾病而自己又无法描述不适症状,因此延误治疗;e)患者家属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精神病人的安全管理不理解,不配合,如不允许对极度躁动患者采取保护性措施等。④药物因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吞咽困难导致噎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等。⑤设备及环境因素:如病床无床挡等、室内灯光昏暗,长期封闭管理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定等也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护理科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有效方案,减少护理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1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

由于多数护理人员普遍较年轻,工作经验尚不足,且学历不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需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业务知识进行学习,如《精神病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精神病学》等专业知识,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突发风险事件的演练,培训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预见程度,保障患者以及医护自身的安全,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根据本院以往曾出现情况以及文献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做好自身保护。

3.2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一是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2012年住院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的相关内容,严格执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要求,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加强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三是通过护理模拟护理缺陷查房、护理差错案例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等多种形式,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预防患者安全隐患的知识及技能。四是制定完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同时树立“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护理管理理念和实施“正确对待缺陷、及时上报缺陷的非惩罚性处理”的护理管理方法。

结语

总之,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分别为制度、患者与其他,且学历、工龄的不同,对风险了解程度略有差异,需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构建高素质护理人员队伍,加强对基础设施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会防止各种安全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孔淑贞,屈莉,孔德玲,等.急诊科护士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0):704-706.

[2]刘冰,高宇,张金燕,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5(12):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