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2

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的影响

孙雪菲 孔林林

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 河北秦皇岛 06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的影响。方法以100例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阿托品,研究组应用小剂量阿托品,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患者应用小剂量阿托品,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预防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剂量;阿托品;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

窦性心动过缓表示心率低于60次/分钟,属于心功能异常,因急性心肌梗死、窦房结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兴奋等引发,表现为心悸、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程延长,出现多种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在术前检查时多采用阿托品,不同剂量应用效果不同。本文将以10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100例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5月-2020年5月,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20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年龄是43-73岁,年龄平均值为(56.67±4.34)岁。研究组,23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年龄是42-72岁,年龄平均值为(56.94±4.69)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以窦性心律过缓有关诊断依据为标准,确诊疾病;认知正常;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呼吸道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药物过敏;严重内科疾病;妊娠期,哺乳期;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麻醉前实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压监测等。

参照组应用常规剂量阿托品:使用阿托品静脉推注阿托品,每次20-100mg,每隔5-20分钟注射一次,直到阿托品化后,共100mg/h。

研究组应用小剂量阿托品:使用阿托品静脉推注阿托品,每次5-20mg,每隔10-30分钟注射一次,直到阿托品化后,低于100mg/h。

1.3 观察指标

在检查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率水平,随后,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心率指标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心率指标比较(x±s,次/min)

组别

n

最低心率

最高心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50

39.34±1.27

41.78±2.63

54.67±3.45

59.58±3.63

研究组

50

39.28±1.19

46.45±2.27

54.97±3.62

68.81±3.47

T

/

0.7623

6.3572

0.6357

6.7934

P

/

0.3672

0.0000

0.7143

0.00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分析

研究组50例患者中,恶心呕吐1例,嗜睡1例,头晕0例,发生率为2例(4.00%)。参照组50例患者中,恶心呕吐4例,嗜睡3例,头晕1例,发生率为8例(16.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参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窦性心动过缓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由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病理性心动过缓组成,在确诊疾病以后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病程延长,引起多种疾病。临床在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时采用西药治疗、安装起搏器等

[2]。药物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但极易引起惊厥、晕厥、瞳孔散大等不良反应,继而引起心脏类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窦性心动过缓在手术前,往往需实施术前检查,配合采用麻醉操作,确保诊断过程顺利进行。阿托品属于M胆碱受体阻滞剂,对抗乙酰胆碱作用良好,将乙酰胆碱的M胆碱受体兴奋作用阻断,促使心率加快,
解除血管痉挛性收缩,有效改善微循环。阿托品可增快心率,且不影响血压,广泛应用于内脏绞痛、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降低等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稳定心率,改善治疗效果。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中应用阿托品治疗,可阻断M2受体作用,加速患者的心率,避免迷走反射造成心率减慢,唾液腺、呼吸道腺体分泌减少,确保检查过程顺利进行[3]。研究指出,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还有研究表明,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患者使用合适剂量阿托品治疗治愈率优于大剂量治疗,有助于生命体征稳定。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研究组采用合理剂量阿托品治疗,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后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证实了小剂量阿托品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减少不良反应,应当坚持适量治疗原则。此外,在使用阿托品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存在心率加快、颜面潮红、皮肤干燥、瞳孔散大、体温升高、躁动、昏迷等现象时,应当对阿托品的使用剂量与使用频率进行调整,均应当减少使用,注射剂量应当低于20mg,并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监测各项指标[4]

综上所述,窦性心动过缓术前检查患者应用小剂量阿托品,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预防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水珠,莫基斌.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阿托品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1):131-132.

[2]昂虎,宋文娟.小剂量阿托品与氨茶碱对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7):50-51.

[3]吴敏.小剂量阿托品与氨茶碱对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8,24(5):11-12.

[4]黄加勇.小剂量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