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应对“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国企如何应对 “双循环”发展新 格局

李铭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摘要: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本文从国企的角度出发,对国企如何应对“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出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双循环;国企;国企改革


一、“双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当时劳动力优势、外资引入以及欧美国家需求拉动等条件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却呈现长期分离趋势,形成了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为特征、以外循环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出口导向战略下注重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长期忽视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培育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国经济优势的发挥。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一系列问题凸显:一是国际市场增长放慢甚至萎缩渐成趋势;二是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逐步加剧;三是劳动力增长出现拐点;四是煤电油气运等要素成本也随着大进大出而逐步抬高;五是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总之,这些因素加起来对外循环拉动的经济模式带来了挑战。如今,在新冠疫情深刻冲击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提出“加快形成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既是顺势而为的战略举措,更是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二、提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意义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调整需求结构,优化供给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充分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最终形成内需主导增长、消费拉动增长、创新驱动增长的局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转变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发展模式,积极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国际循环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中,国内大循环处在主体地位,是国际循环的基础和保证,国际循环则起着带动和优化的作用,是国内循环的外延和补充。新形势下以内循环为主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链的含金量,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内循环下,将通过补链、扩链形成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相结合、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产业链集群。这样的产业链集群不仅将吸纳大量就业,还将带来更高含金量的经济绩效。

2.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疫情之下,各国各地区的隔离阻断、停工停产导致链上企业原有的产品订单减少或消失,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地方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集群自成体系,供应链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障,这也说明,内循环下的产业链集群要比两头在外、高度依赖国际供应链的地方要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3.有利于增强价值链的韧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以内循环为主的增长,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关键环节的研发,更加重视创新,更加重视品牌。事实上,我们也已经具备了沿价值链向上攀升的条件。

4.有利于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外循环拉动下,经济增长较为粗放,靠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转向内循环为主,不仅意味着要进一步打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梗阻,形成更加畅通的经济循环,还要通过推进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着力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三、国企如何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国企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要发挥生力军、主力军作用。对国有企业来说,构建“双循环”格局要发挥好如下几点作用:

(1)市场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调整需求结构,优化供给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充分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最终形成内需主导增长、消费拉动增长、创新驱动增长的局面。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中,国内大循环处在主体地位,是国际循环的基础和保证,国际循环则起着带动和优化的作用,是国内循环的外延和补充。另一方面,要以“一带一路”国家做为海外市场开发的主要阵地,紧抓“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的重要机遇,充分参考国际化战略主要有五大基本模式:国家进入战略、国际合作战略、国际市场战略、国际资源战略、国际化能力战略,通过“一带一路”+“RCEP”实施公司国际化战略。

(2)产业方面。发展方向上,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积极发力新基建,以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产业方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发展质量上,应关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工业企业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加速推进数字精益化企业建设;产业链打造上,大力实施补链强链扩链。针对美国脱钩打压和疫情中产业链暴露出的一些缺位、短板问题,要逐一梳理、精准施策,着力打通堵点、畅通痛点、补上断点。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中发挥“头雁效应”和集聚协同效应,深化开展上下游、企业间、企地间的合作,加强与民营、外资的合作,形成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

(3)科技创新方面。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疫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在美国频频打压中兴、华为并对我实施“科技脱钩”的背景下,公司应加大“核高基”(核心技术、高科技、基础研究)的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摆脱西方国家“卡脖子”、提高国际竞争主动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1. 国企改革方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着力八方面工作:一是以提质增效为抓手,着力实现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坚持目标引领,落实责任,坚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坚持协同合作互利共赢;二是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着力提升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改革示范工程上实现新突破;三是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着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四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着力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五是以管理提升为支撑,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对标找准短板差距,健全体系,提升管理能力,深化创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六是以开放合作为途径,着力促进完善产业体系;七是以放活管好为导向,着力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授权放权,有效发挥“两类公司”功能作用,积极探索和丰富国有资产监督的途径和方式;八是以降杠杆减负债为重点任务,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降杠杆减负债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严密防控各类经营风险,切实增强企业内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长德, 王永.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下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 030(001):125-130.

【2】沈坤荣, 赵倩.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经济纵横,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