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5
/ 2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

杨静

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四川省峨眉山市 614200

摘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保障初中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培养,以便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渗透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项包含了能力、品质、方法、思想、知识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素质,是学生想要获得终身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具备的内在能力和意志品质。具体来说,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是通过语文课程教学让学生获得能够适应社会、发挥自身价值、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品质等。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以学生为本教学内涵的真正体现。经过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语文核心素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学习方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提出人是美国的让·莱夫教授和爱丁纳·温格教授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的,最终在1990年对情境教学法进行了肯定。情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让自己融入情境中进行知识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落实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占据主体地位,无论学习哪一种科目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效果。假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运用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知识收录的过程中大多会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为保障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作,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投入到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对课文《怀疑与学问》的第一课时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图片和文件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

要确保培养学生良好核心素质的效果就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和优化。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传统的教学理念多是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多发挥引导、激发等作用,确保学生参与正规的语文活动。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教学需求。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应摒弃这一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创设的学习观念和道德素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合理运用学习方式和学生工具对语文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保证学生的发展满足差异性和阶段性。

例如,对课文《背影》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全文有一定的认识,所以,需要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文,以便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蕴含的思想品德进行理解和表达;在此期间,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表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和写作方法让学生进行课文仿写,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开展活动,不但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显著提升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三、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激励和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具备合理的学习意志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意志加以重视和提高,确保学生重视语文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为确保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并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授。提问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意志也有一定提升作用。除此之外,学生长时间具备学习意志,有利于保障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

四、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上,教师通常将知识提供给学生,学生机械地记忆、背诵,不仅学习浮于表面,而且个性化发展受到抑制,还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能够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化的氛围,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一起交流、互动,有助于拓宽视野、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构建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者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是将要走向社会的群体,学习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感以及爱国情怀。教育者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力.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J].学周刊,2020(2):88.

[2]林挺挺.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J].求知导刊,2020(18):28-29.

[3]高翔宇.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20(11):53-54.

[4]孙向红.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略[J].大众标准化,2020(0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