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焦虑病人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精神科焦虑病人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影响分析

谢蓉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  要 : 目的:观察与探究精神科焦虑病人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1月 ~2019 年 11月期间于本院精神科就诊及治疗的 60例焦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 30例病人,对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对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病人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病人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 8.05±1.03)分,与对照组病人的( 21.18±2.36)分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 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93.33%)与对照组病人( 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 p<0.05)。结论:对精神科焦虑病人给予整体护理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精神科;焦虑;整体护理;护理质量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015年5月我科成为我院第二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我们规范护理流程,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建立护理绩效考核制度,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等[1]。对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住院精神病患者6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入组标准:①住院2周以上②病人意识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③病情趋于稳定。两组均为男性病人,对照组:年龄18~4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住院时间2周以上,诊断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实验组:年龄19~5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住院时间2周以上,诊断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两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及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

采用我院住院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我科住院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随机抽样方式共发问卷100份,实施前后各50份,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巡视病房、解决问题等,分4个选项: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每月调查1次,随机抽查10人次,由患者填写,当场收回,回收率100%。

1.2 干预措施

1.2.1夯实基础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每天指导其日常生活,日用品定点放置,定期沐浴、更衣修剪指甲等。生活懒散的病人督促做好个人卫生,没有包办而是耐心的指导示范,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护士给予鼓励协助[2]。

1.2.2改革护理排班模式

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位护士都是责任护士,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位患者,保证每位病人有人负责,真正落实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的治疗性护理、病情观察、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1.2.3建立护理绩效考核制度

 将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相结合,合同护士与在编护士实行同工同酬,根据护理班次、质量满意度进行护理绩效第二分配,如夜班护士奖金上浮0.05个百分点。每个月评选出两位住院修养员心目中优秀护士,给予奖励。

1.2.4简化护理文书书写

修订完善表格化护理文书、电子病历书写,病情动态记录,每天记录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真正体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1.2.5丰富病人的工娱疗

每日由总务护士组织患者进行康复活动,如音乐赏析、穴位操、健身操、眼保健操,健康知识宣教等,并定期开展手工作业,提高动手能力,每周二、四安排病人到工娱疗室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促进病情康复。

1.2.6制定专项考核制度

护理部制定优质护理病房考核标准,对每个月质控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当面指出,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科室,科室立即整改。责任护士职责、岗位职责大家都能明确,每个月对护士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培训,使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有更深的理解,更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研究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精神科焦虑病人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比较

    护理之前,两组精神科焦虑病人的焦虑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之后,两组精神科焦虑病人的焦虑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与对照组精神科焦虑病人对比,观察组精神科焦虑病人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精神科患者的精神活动常存在一定的异常,比如欠缺一定的自理、自知、自护等能力,多数患者还存在焦虑症状,护理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科焦虑病人给予整体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可运用有关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3]。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精神科焦虑病人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8.05±1.03)分,要比对照组精神科焦虑病人的(21.18±2.36)分明显更低一些,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精神科焦虑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与对照组精神科焦虑病人的66.67%相比较,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可见,对精神科焦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可明显缓解病人的焦虑症状,提高病人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情况,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对于精神科焦虑病人的临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穆莉莉.人文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科患者焦虑水平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4107-4109.

[2]李清艳.精神科住院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7):70.

[3]孙文欣.焦虑症患者的护理特点[J].继续医学教育,2014(1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