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方法研究

崔博

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通辽市 029200

摘要:随着环境管理转型的需要,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管理从以标准制修订为主转向标准制修订、实施评估、宣传培训并重的阶段。本研究总结了已有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内容研究成果,基于评估的-相关性、效果、效率、影响/可持续性"四准则,提出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与国家标准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标准实施保障体系有效性标准实施的效果,效益、效率等五个方面开展评估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方法;

前言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是政府相关部门促使排污者执行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过程。中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实现了"初步达标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但还存在排放监测方案不足以判定"连续达标排放",实施手段的保障性不强,实施效率较低,缺乏评估和更新机制等问题。建议设计匹配的监测方案以促进污染源"连续达标排放";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以保障排放标准的有效实施;建立排放标准的评估和更新机制以及时合理地推动污染控制技术进步。

一、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含义与目标

1.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目标的需求、污染控制技术的进展,并考虑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最高允许排放量所规定的统一的、定量化的限值。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由政府相关部门强制执行,其法律效力相当于技术法规。这种法律效力来自于环境法律法规的强制性,通过一系列围绕"达标排放"的政策发挥作用,如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

2.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

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主要任务是使排放标准得到有效的执行和遵守,促使排污者依据排放标准的规定约束排污行为。其核心是"达标排放"的判定,它决定着排放行为的合法性和排放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

3.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目标

(1)监测方案的确定性和适应性

"达标排放"涉及到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时间、监测频次等要素,所以判定污染源是否达标排放,需依据匹配的监测方案。因此,不同排放标准所涉及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主体、对象、范围、频次、时间、数据代表性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以表征污染物初步或连续达标排放的判定要求。同时监测方案的精确程度应当与其实施的成本效益相适应,并随社会发展不断改进。

(2)实施手段的保障性

排放标准的实施需要配套制度作为执行手段,这些制度应保障污染排放控制的确定性、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性。确定性是指排放标准的实施政策能够对污染源的日常管理和排放技术指标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使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如实掌握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同时具备排放信息和数据的核查手段。有效性是指能够对违反排放标准的排放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罚,对排放活动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促使污染源自觉连续达标排放。持续改进性是指对污染源的排放要求随其对控制成本承受力的提高而越来越严格,持久地影响环境政策对象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从而不断地带来改善环境的动力。

(3)实施效果的显著性和实施效率的高效性

排放标准实施的最终目标在于污染源"连续达标排放"、环境质量改善和促进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因此,排放标准实施的效果应通过达标率、环境质量、落后技术的淘汰和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来衡量。实施效率则以能否以合理的成本执行排放标准来判定。

(4)排放标准的评估和更新机制的明确性

排放标准需要明确评估和更新机制,一方面是不断改进,另一方面是建立正确的社会预期,保障污染控制技术的持续进步。

二、评估理论基础

评估,是指系统和客观地评价一个正在实施的或已完成的项目计划行动或政策,包括其设计实施和结果。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目标的相关性和相应的完成情况效率效果影响和可持续性。一般来说,评估准则主要包括相关性、效果、效率、影响可持续性等。相关性是指开发活动干预措施的具体目标及设计方案与计划总体目标、受益者的需要及设计方案国家需求、优先发展重点、以及各方利益主体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相符程度。效果是指开发活动,干预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或预期将实现其主要的相关具体目标。效率是指资源或投入(资金、专业人员、时间,等等)转化成为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的测度。通常需要比较不同实施方案的投入产出情况,以选择最有效率的行动。影响一般是指计划长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它是开发活动/干预措施所带来的长期结果/效果,包括直接或间接的、预期或未预料到的正面或负面的主要的或次要的。可持续性主要关注项目,开发活动/干预措施完成后,其带来的收益/结果/机制是否具备可延续性。按照上述评估准则,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评估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三、评估内容研究

1.排放标准与国家标准管理体系的一致性

被评估的排放标准在总体结构和内容方面与当前国家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管理相关规定的一致性可收集国家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管理的有关规划管理办法通知等,收集近年来发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析被评估标准在主要结构标准特点等是否具有一致性

2.标准实施保障体系有效性评估

(1)环境管理制度保障作用评估。从现实制度来看,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及排污者是否应承担相应行政法律责任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直接以排放标准作为执行依据,污染源的达标排放情况是其首要关注的问题。这三项制度的实施效果能直接反映排放标准的执行力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所以主要应对环评与三同时制度在项目新建、改扩建中发挥标准实施保障作用,以及限制治理制度对促进达标改造和达标排放的作用进行评估。方法上,可收集重点地区典型地区、特别排放限值地区近三年的污染防治项目新建、改扩建项目的环评报告、环保批复文件竣工验收监测报告、验收报告等文件,选择典型省份,向环境监管部门和区域环境督查中心等收集限期治理的案例、实施情况等方面的文件分析后进行评估。(2)环境管理规划专项整治行动保障作用评估。与评估的排放标准相关的环境规划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由于对促进标准实施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因此评估过程中,需要向相关规划制定和规划评估部门制定环境准入政策并实施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典型省份有关组织实施管理部门进行座谈调研后进行分析,评估对标准实施发挥保障作用的关键点和效果。

3.标准实施效果(状况)的评估

(1)可操作性方面。标准适用范围∶是否清晰、合理、合适,是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新问题,是否有修改(扩大、缩小、不变)的必要性。如原有标准是否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和发展,原有标准是否适应行业新业态的出现,如集中区和园区等。(2)执行性方面。主要是分析全国总体层面上重点省份、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地区等不同层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各项排放限制的达标水平和执行情况,评估时应采用具有法定效力的数据(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三同时验收数据监督性监测的数据,环保执法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专项整治行动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在线监测设施读取的排放数据企业自身监测获得的排放监测数据等作为辅助数据。鉴于我国目前监测体系现状,达标情况为瞬时达标情况的判断,而非连续稳定达标情况的判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要得出排放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排放标准实施评估我国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探索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程序等,定性评价方法较定量评价方法而言相对简单一些。因此,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是符合目前标准实施评估的阶段特点的

参考文献:

[1]宋国君.环境政策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宋国君,徐莎.论环境政策分析的一般模式[J].环境污染与防治,20lO,32(6):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