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田柏栋


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土资源的利用也在逐渐提升,使国土空间规划引起人们的重视。再加上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规划,更体现出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我国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本文介绍了空间规划的含义以及重要性,提出空间规划的目标建设以及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具体实施策略,期望能够对空间规划整体提供借鉴,促进乡村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空间规划;乡村振兴


一、空间规划的作用

现代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空间规划是通过可持续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从而提升区域内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实施和发展的背景下,必须科学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有效地提升特定区域内资源利用的效果,同时,在资源开发的时候最大限度保护环境,推动区域内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改革重点空间规划,有序开展了“多规合一”等项目试点工作。如今在新形势的驱动下,空间规划不断提升了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也在乡村发展起来。目前政府已不断加深空间规划试点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各级政府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空间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规划体系,这对于各地方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空间规划的目标

1.促进乡村布局的合理

目前乡村青壮人员流失严重,不少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使得乡村布局的合理化至关重要。但我国大部分乡村布局规划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规划人员或公司水平不一、地区政府要求不同、规划时间短、本土村民参与度低、调研深度不够、实施困难等情况,都造成乡村布局规划特性不足、实用性不强等情况。以多年土地规划经验来看,乡村布局规划方案应遵循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原则,进行深度调研,吸纳本土村民的合理意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区别不同类型加以推进。规划各功能版块所占用面积比例,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分布、功能划分完备,实现各区块协同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稳步发展。

2.实现乡村功能优质化

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做好乡村空间规划。目前中央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了顶层设计,还需各地区针对区域特色做好规划、区分重点,循序渐进加以推进。在推动乡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还需注重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保护工作,强化空间用途管制,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等控制线。从乡村特色出发进行发展定位,提升其功能属性,实现功能优质化发展。

3. 推动乡村经济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完善且合理的空间规划布局,能使各功能区块利益最大化,崭新的农村生态面貌不仅能留住人才,也能吸引人才,同时在中央资金的投入外还能引入社会资金、金融资金,使乡村振兴有了人才、资金与物质保障。

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1.融入地方特色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开展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要尊重地区特色,重视乡村振兴规划与地方实况的契合,更要做到融入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分析对乡村振兴规划进行编制,要将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马头墙、门楼、天井、庭院等等熟悉又陌生的建筑元素融入其中。这既是对传统民居文化传承,又能让乡情乡愁有了承载依托。在进行特色民居改造、规划农村民居建设中要认真参考和借鉴《陕西省农村特色民居设计图集》,紧紧围绕关中、陕南、陕北的乡土味道、乡村风貌和故土乡愁——关中古朴恢弘,陕南淡雅祥和,陕北醇厚粗犷。

2.注重生态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要严格符合“生态宜居”要求,注重生态发展,要以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质量为方向,科学规划、布局。在居民点规划设计中,交通配套、基础设施的合理性应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理念要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规划思路应坚持“生态发展第一位”原则,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保居民点的建筑空间布局融合乡村环境。还要进一步考虑到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在设计中融入农家乐、民宿形式的田园民居,在满足农民居住需求的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一项收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建设目标

3.完善空间布局

做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可以借助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乡村空间布局,在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前提条件下,按照产业、乡村建设、自然资源条件等没类,划定为乡村生态、农业、基础建设等功能性空间。要结合专项规划用地需求,优化乡村用地布局,综合空间安排。在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前提基础,积极构建乡村区域改进乡村空间布局、开展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要做好空间控制边界划分工作,严格依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及时调出并划分二次建设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要在乡村道路节点设置好,严格明确乡村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基地的空间布局。要使用多规融合分析,确保乡村功能区域划分科学、合理,并及时优化乡村用地格局,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浪费,确保乡村空间得到有效开发。

4.编制实用型规划

编制工作时要结合实践型规划需求,积极融入地方特色,注重生态宜居发展理念,主动借助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乡村空间布局,严格依据“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参考和借鉴《陕西省农村特色民居设计图集》,努力为三秦大地的群众服务好。

在具体的编制工作中,要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从村民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规划,高效整合空间布局。向村民普及规划编制工作内容,听取意见,时刻坚持村庄集体利益为出发点。要简化乡村规划成果的表述形式,确保规划成果简明易懂,图文并茂,便于群众理解,甚至成为村规民约,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也为配合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打好基础。确保制定针对性地规划项目实践方案和可操作性的开展方案,特别是针对文化、环境、耕地等类型的规划项目。针对村庄不同特色采用不一样的乡村振兴方式,以绣花的功夫做好农村空间规划,满足了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要求。

5.强化资金保障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是否可以按规划实施,资金保障是关键,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通过统筹整合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相衔接,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健全管理制度,坚持精打细算,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支出碎片化,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分析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研究,在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以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及人员应该更加全面的展开现实工作,从融入地方特色、注重生态发展、完善空间布局以及落实编制工作四个方面进行,致力于将乡村打造成绿色宜居、经济富足、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为社会发展的健康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鑫.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法探索[J]. 城镇建设, 2019, 000(012):83.

[2]马鑫. 乡村振兴与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探讨——以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小河埃村为例[J]. 安徽建筑, 2020, 027(003):32-33,112.

[3]贾翠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J]. 华北自然资源, 2020, 000(0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