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0
/ 2

浅谈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蔡永锋

广东省肇庆市 封开县都平学校 广东封开 526547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众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人们思想变化、道德变化。小学是学生人生的发展期,是思想的孵化期,是素质的培养期。他们在面对精神领域时是迷茫的,这也奠定了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道德缺失的影响。校园作为学生的第二主阵营,教师应主动承担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成为时代主人的义务。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很大。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担负着班级管理的责任,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者。文章主要是从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目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强化学生道德进步、形成良好的三观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新课改内容指出口前的教学应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口标,核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发展学生德育教育。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进行德育管理,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了解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而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进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小学生道德发展方而的特点

(一)中国德育教学理论

我国的教育学者陶行知一直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并提出了独特的生活德育理论。该观点认为,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需要突出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在学习、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说教,而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力为目标,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特别是在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一定要充分发挥老师和价值的引领、引导作用,以养成式教育来挖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从道德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身边的世界和社会。

(二)小学生道德认知的特殊性

国外的研究成果认为,儿童在4-8岁是他律阶段,8-12岁进入到自律阶段。在他律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判断主要来自外在的价值标准支配。在自律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发展有一个从低向高逐步发展的过程,主要经过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个主要阶段。国内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1岁左右。这正是孩子从他律向自律进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是学生从不成熟转化为成熟的关键时期。小学生道德认知的特殊性是,在低龄时比较具体和片面,随着年龄增加逐渐比较抽象和全面。我国比较重视道德认知教学,在幼儿园时期就会进行公序良俗的基础性教育,因此我国的小学生比国外的孩子要早1-3年进入到自律阶段,一般在三年级就具备了对一些行为的道德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的能力。

(三)小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特点

从道德心理结构的研究中发现,道德行为比较复杂,是道德动机、行为、方式、意志、习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特点,第一,会经历一个从简单片面向复杂全面的发展过程。第二,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处于不够稳固的状态,波动比较大,对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弱,很多道德行为是在模仿中形成并固化下来。这些特点说明,小学中低年龄的学生,因为心理和身体发育方而的特点正是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如果能在这一时期进行道德行为、道德认知的培养和训练,能帮助小学生在今后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一)改变管理观念

作为班主任,应该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改变管理的方法,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把问题处理,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选择正确的、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针对小学生打架的问题,首先班主任可以向其他的学生询问具体的J清况,当其有一定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再去问当事人,这样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进行相应的调节,问清楚缘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就给予学生一顿批评,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会怕老师,当自己被训斥的时候,下次可能不会再犯,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学生脾气比较翠,那么他们可能会和老师翠嘴甚至起冲突,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那么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而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新方式,了解家长,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的人生发展阶段,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多的莫过于家庭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甚深,对于学生而言,家庭是他们的第一处生活环境,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最初的思想都接收自家庭和家长。学生的家庭是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关注的点,很多不确定因素都来源于学生的家庭。欲治其病,先知其根,在教育教学中,欲端正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回到最初,了解学生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如何。班主任可以私下利用微信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聊聊工作,聊聊家庭现状,尝试去观察家长的为人、思想以及道德素养等。或许很多家长不会乐意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去配合班主任工作,但是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去关注家长的生活动向,从而达到自身目的,就如关注学生家长的朋友圈,注重家长与自己的聊天态度、说话方式等。

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将德育教育活动和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推动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利飞.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解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2):48.

[2]韩丽.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51):130-131.

[3]刘亚男.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数码设计(上),2019,(11):313-314.

[4]宋静静.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6):32.

[5]毛莉.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模式[J].魅力中国,2019,(49):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