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9
/ 2

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浅析

韩梅

荆门技师学院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也逐渐有意识的通过音乐教学对幼儿进行良好兴趣爱好、性格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在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教师示范—幼儿学唱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这样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很容易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幼儿好玩、好动、喜欢游戏的心理,积极的进行相关音乐游戏的引入,以此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实现自身学习品质、人格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学; 游戏化

  1.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理论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性创造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鉴于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方面发挥出的显著作用,历代幼儿教育学家都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理论及实践给予了深入的研究,为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

卡尔奥尔夫是当代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同时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提出的“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更强调音乐教育中参与性、综合性、即兴性、人本性的增强,认为应在被教育者的积极参与中将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等进行积极的结合,从而有效的引导与激发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特别适用于对儿童的音乐教育。

(2)科尔曼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

科尔曼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是建立在自然主义教育、进步主义教育和现代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等思想基础之上的一种音乐教学理念。科尔曼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理论认为,儿童本身就具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在对儿童进行音乐教学时,只有遵循儿童的心理需求,使其在自然发展中通过个体的亲自经历得到音乐的教育,在“做中学”、在经历中创造。

(3)彩色音乐教学法与音感训练

彩色音乐教学法是由田中女士提出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她认为幼儿对于色彩的认知明显优于对其他事物的感知,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音乐与色彩进行结合,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提升。

(4)铃木的才能教育思想

铃木的才能教育思想是非常适合早教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强调了环境对幼儿的重要影响作用,同时也肯定了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对幼儿人格的培养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使幼儿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通过模仿、重复中实现音乐能力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2.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1)幼儿歌唱教学中游戏化音乐教学模式的实施

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幼儿进行歌唱教学,不仅能使幼儿在享受音乐美感的同时,实现自己对情感的表达,同时还能通过对幼儿歌唱姿势、吐字发音及歌唱技巧的培养,提高幼儿对节奏、旋律的感知及表达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的歌唱教学中应积极的进行游戏化音乐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幼儿在对音乐游戏的积极参与中,实现歌唱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将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进行歌曲歌词的表演、诠释。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就可以与幼儿一起随着歌曲的歌词进行身体动作的进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跺脚。这样不仅使幼儿在这一音乐游戏中感受到了游戏及歌唱教学的快乐,同时也加强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和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歌唱教学中通过音乐情景剧的表演方式,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如在教学《打电话》一歌时,教师就可以将幼儿两两分组,根据歌曲创设出两个小娃娃正在打电话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融入到这一教学情境中,从而使幼儿在自发的联想中实现歌曲的积极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幼儿歌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歌唱教学时,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伴随着音乐故事开展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角色的想象与扮演,进行歌曲的有效学习。

(2)幼儿韵律教学中游戏化音乐教学模式的实施

幼儿园韵律教学是指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进行有节奏身体动作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对音乐情绪的辨别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丰富幼儿的音乐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幼儿韵律教学中进行游戏化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能更加提升韵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可以在韵律教学中引导幼儿进行相应动作的模仿,进行游戏化音乐教学模式的实施。如在《小螺号》这一歌曲作为伴奏进行韵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吹号这一动作的模仿,来进行身体动作的律动。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舞蹈动作的教学,使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基本舞步、基本动作的随机组合,进行身体的律动。如在《哇哈哈》这一歌曲的韵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将以前学过的新疆舞的动作进行随意的组合,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自由、随意的舞动,从而提高幼儿对歌曲中情感的体验和情绪的感知,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幼儿对新疆舞舞步的复习和组合运用。

(3)幼儿打击乐教学中游戏化音乐教学模式的实施

打击乐教学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乐器教学,通过对幼儿进行打击乐的教学,不仅能使幼儿在发展对多声部音乐感受能力及多种打击乐器音色及表现力敏感性的同时,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同时还能提高幼儿的音乐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适用于幼儿园打击乐教学的乐器主要包括鼓类、木鱼、三角铁手铃、沙锤等打击乐器及金属琴、木琴等音条乐器等。在对幼儿进行打击乐的教学时,教师也能将一些音乐游戏进行引入,实施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进行图谱游戏化的打击乐教学。如在包括多种打击乐的乐曲伴奏下,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乐曲中打击乐器的音色,进行相应打击乐器的出示,这样不仅使幼儿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并在积极的参与中感受到了打击乐教学中的学习乐趣。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打击乐的教学中,将图谱与身体的动作进行结合,实施游游戏化的教学。如在进行《花好月圆》的打击乐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配合一定的动作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如当幼儿五指张开时,就敲击三角铁,在拍手时就敲鼓,这样就将幼儿的身体律动与打击乐的教学与演奏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使幼儿对打击乐器音色及表现力的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及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歌唱教学、韵律教学及打击乐教学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情绪的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才霞.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 好家长, 2019(41):17-17.

[2] 张岳娟. 浅析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7):P.264-264.

[3] 李长生. 关于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探讨[J]. 北方音乐, 2019, 39(05):212+266.

[4] 马辉.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综述[J]. 幼儿教育, 2018(18).

[5] 贺琼媚.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探讨[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3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