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8
/ 2

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颜咏锋 1 罗贞满 2

1 湖南新化县上渡铁牛小学 ,湖南 娄底 417600 2 湖南新化县第五中学 ,湖南 娄底 417600

摘要:语文教育生活化以生活为基础,把语文学习的概念穿插在生活中,真正实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原因在于语文教育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并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呢?


一.情景式教学

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是语文学习的开始,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汉字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注意设计贴近生活的导入,以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参照物,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思维导向性,让学生易学,学会,学懂。例如学习“休”时,笔者就将这个汉字分解,并创设生活化的场景。首先,笔者告诉学生们,单人旁是人的意思,木是树木。因此,“休”字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这样具有生活气息的趣味讲解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理解,方便学生记忆。再比如,在进行《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时,“蟋蟀”两个字都比较复杂,很多学生不认识,再加上有很多类似的字,学生容易弄错。笔者认为“蟋蟀”是一种书面语的说法,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上课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表述:同学们,你们知道“蝈蝈”吗?学生回答“知道”。事实上,“蟋蟀”就是“蝈蝈”的一种书面语的表达。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蝈蝈”,知道它是一种虫子,所以,“蟋蟀”两个字都有“虫”字旁,表示它的意思,而右边的“悉”和“率”表示这两个字的读音,所以,“蟋蟀”这两个字就读“悉率”,明白了吧!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时将生活语言和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能够有效地方便学生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二.表演式教学

小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不难,但要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内涵,这有点难了。因此,在教学时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而要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猪八戒吃西瓜》时,教师可以将课文进行细化和扩充,编排成一个小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其中的“孙悟空” “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等角色,在风趣幽默的儿童语言中,师徒四人的形象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度,另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一举两得。


三.实践式教学

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课外实践活动的生活化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实践,把课前课后、校内校外结合起来,在现实中获取更加丰富语文知识。例如《认识大自然》一课,就可以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首先,笔者根据时间和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将学生带出教室,带入自然,让其直观感受和体会,观察树叶、聆听溪流,仰望蓝天白云,呼吸清新空气,欣赏美丽花朵。这样的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大自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的学习,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辩论式教学

积极组织辩论,开拓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相同的课文,在不同学生的心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不同意见和争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该理性地看待这样的现象,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求异不求同。教师可以积极地组织辩论赛、探讨会等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课后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是走入学生生活的过程。通过自学、辩论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以上四个方面,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功效性,希望能够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带来帮助。但是,语文教育生活化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围绕着学生,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是强调学生实践的教学,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说教式教学的形式。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指引学生自己向前,学生应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教师全权代理教学的全过程。小学阶段是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才应该是教学的目标。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动手。笔者认为小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思考和锻炼能力的舞台,教师应该适当让出课堂,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师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尺度,重点突出语文本质特征,不要让生活化教育变成通俗的生活方式,教学需要牢记生活化要在教学前提下进行。生活化教育是指将学习融入生活,以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结合生活,以方便接受和理解的学习方式。进行生活化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容易学习,是为了达到更好的

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不要在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生活化而忽视语文本质教学,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的情况。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将课堂作为起点,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让生活和课本实现互动。这样一方面让生活成为降低语文学习难度,丰富语文知识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让语文学习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乐趣。语文教育生活化能够赋予课文生命,感受作者的生活,让学生找到与作者的共鸣,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课文时,学习其中的意义和道理就不再是困难。而且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生活,并在这样的基础上,真正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尽快提高语文知识素养和语文能力,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