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的课外阅读心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的课外阅读心态

渠咏梅

安徽省蚌埠高新教育集团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积极的阅读心态是小学生主动阅读、取得实效的内在动力。要使课外阅读的推广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性,就必须培养小学生积极的阅读心态,消除厌读情绪。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阅读兴趣的激发和良好习惯的指导,一旦使之进入“我要读—我会读—我爱读”的良性循环,这种阅读动机就会赋予其能量,增强阅读效果。

关键词:积极 课外阅读 心态

相对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影响更举足轻重。它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迁移、延伸、拓展,还能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在文字与思想的沉淀中拓宽视野,提升品位,塑造心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然而,在班级中同样进行课外阅读,为什么有的学生获益良多,而有的学生收效甚微呢?我认为,形成两者差异的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阅读的心态截然不同,一种积极投入,一种消极敷衍。要使课外阅读的推广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性,就必须培养小学生积极的阅读心态。

阅读是小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积极的阅读心态是其主动阅读、取得实效的内在动力。它是以充满阅读兴趣为前提,以不掺杂分数成绩为条件,以放松身心、丰富课外生活、增广见闻为目的的读书态度。这种心态直接作用在阅读效果上。在以往的课外阅读推广工作中,我更为注重的是如何想方设法通过外力和客观条件引导学生去读,至于学生主观因素中的自身想不想读,喜不欢喜欢读,是不是真正发自心底“我要读”,这是我所忽视的。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课外阅读心态,消除厌读情绪,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阅读兴趣的激发和良好习惯的指导,一旦使之进入“我要读—我会读—我爱读”的良性循环,这种阅读动机就会赋予其能量,增强阅读效果。结合平日里自身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身愿望—“我要读”

要让学生喜欢读书,这种热爱必须是发自其内心的,靠强制性的推行是不会产生出积极效应的。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便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从自己幼时起一本成语词典手不释卷,到读各种连环画到读《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直至后来读得大量名著,甚至现在每天工作之余后的阅读,都是我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美妙时光,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除此之外,我还在班里组织召开了“名人读书成才故事会”,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感悟阅读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认识,产生“我想读”“我要读”的愿望。

为了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我还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了读书名言,用来鞭策激励学生。班级的图书柜,我班每学期都会由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好书及时更换。在我们班里,图书柜是可以随意借阅不受限制的,对我而言,对学生而言,喜欢就读,读后就自觉放回书柜供他人阅读,老师可以向学生借书看,学生可以向老师借书看,学生可以向学生借书看,书就是可以拿来共享的,这是我们之间的美丽约定。

在校阅读的时间毕竟不多,我还在家长会上号召家长们和孩子进行“小手拉大手”的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闲暇时带着孩子去买适合他的课外读物,并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读读书。既能督促和管理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又能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体会,增进彼此感情,使学生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阅读的乐趣。

我每个月初还会在班里组织一次“班级十大畅销书”月荐会。每位同学要经过认真准备,搜集素材,写出200字左右的推荐词,人人上台推荐,个个都要发言,一起分享阅读的心得。从大家的投票中,我们最终挑选出十大上榜作品,比比谁能在月底前全部读完。每读完一本,就可以得到一次鼓励,一次肯定,一次表扬。学生读书的热情被唤起之后,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提高了。他们手捧书本,经常读得浑然忘我。

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会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保证阅读质量,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我在班级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听,每天耳闻。

学校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这是一个有力的文化媒体,也是开展阅读活动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活动的窗口,我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时间,开设“书香伴我行”栏目,由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主持、诵读,内容有经典重温、趣闻轶事、片段赏析等,还有来自于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文章或诗歌,给学生听觉以冲击,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让学生看,每周目睹。

我在教室文化墙上开辟相应的“佳作集锦”板块,刊出精选出来的美文美句,并提供背景材料和作者简介,供学生阅读、欣赏、感悟。

(三)让学生做,发展个性。

学生们可以做“阅读摘记卡”,也可以出手抄报,通过自己构思,自己排版,查找资料,发展个性才能。在翻阅的过程中,在抄写的过程中,这些作品,这些作者,会深深印在他们的心里,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四)让学生画,画出联想。

让学生去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图画把意境表现出来。画的形式可以是原文配以对应的图画,也可以是作品片段的手抄原文略加修饰。班级定期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悄然进行阅读渗透。

(五)让学生读,读出感悟。

为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可以个人读,分组读,集体读;可以教师范读,自由读;可以领读,跟读。要反复朗读,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要抓住关键字眼,想象画面,读出韵味,读出自己的感悟。  

(六)让学生写,写出看法。

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写出背后蕴含的故事,可以去补充事情的过程,可以去写人物的情感变化,可以写出自己读后的想法或认识,可扩写,可改写,可续写。

(七)让学生背,日积月累。

班级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背诵阅读时积累的精彩片段,可以同桌背诵、小组背诵、男女生背诵,可以限时背诵、师生背诵、轮换背诵、接龙背诵,也可以分类背诵、情境背诵、表演背诵,默写背诵等,促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只有“厚积”而后才能薄发。

(八)让学生查,课外迁移。

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虽然文质兼美,但毕竟数量有限。只有通过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扎实训练。因此,每学习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觉寻找优秀名著名篇去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幸福,如学了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学生再去课外阅读《寻梦》;学了林海音的《窃读记》,学生再去课外阅读《城南旧事》等。

在平日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由小及大,由读及写,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让阅读成为学生的成功体验—“我爱读”

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体验阅读带来的愉悦,享受读书带来的好处,从而更加爱上阅读。

遇到节假日,我就常常在班级里组织开展主题型的阅读活动,巧妙结合,应时应景。如中秋节来临之际,我倡议学生们课外搜集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散文、故事、歌曲,或者用镜头记录月夜景色,或者用画笔描绘节日所见;

读书交流会、故事会、名著名篇赏析会上,学生们或将自我与文本对话的感悟娓娓道来,或朗诵书中精彩片段,或扮演其中人物再现故事情境,或对书中人物的评价用不同的声音去辩驳去讨论……他们的情感被激发,心灵被充实,思想被升华;

知识竞赛中,“漫谈三国”、“传统习俗知多少”、“赛诗会”、“幸运52”……多种形式多种主题,既有趣味又长见识,在激烈的比拼角逐中,学生们兴趣被调动,自信心被增强,乐观地寻找方法,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