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PIO模型的北京市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脱钩效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基于 TAPIO模型的北京市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脱钩效应研究

叶洋洋 袁熙遥 王圣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摘要:北京市作为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交通建设和城市交通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基于Tapio脱钩模型,以北京市2007-2016年交通投资额以及碳排放的数据为样本数据,研究城市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2007年-2016年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的脱钩效应主要呈现两种形态,即强脱钩效应和强负脱钩效应。北京市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主要呈现出强脱钩效应,即交通建设投资额呈现增长状态,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的增加较小,这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只有当北京市承担国际经济政治重要活动的个别年份(2008年左右)会呈现出强负脱钩效应,即交通建设投资额呈现增长状态。

关键词:碳排放量;城市交通投资额;Tapio脱钩模型;北京

1引言

本文在全面梳理北京市交通建设发展现状的同时,基于Tapio脱钩模型深入分析城市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并以北京市2007-2016年交通投资额以及碳排放的数据为样本数据进行脱钩效应分析。讨论在保障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管理决策奠定理论基础。

2 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碳排放情况分析

2.1北京市交通投资额

本研究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统计局网络数据库,我们选取了2007至2016这10年的数据。表1包括两个变量,分别是年份和北京市交通投资额。

1北京市2007-2016年年度的交通投资额

年份

交通投资额/亿元

2016

125.67

2015

73.82

2014

122.56

2013

112.23

2012

111.86

2011

94.95

2010

88.73

2009

112.55

2008

155.27

2007

140.88

5fc84c12e0ef2_html_dafe25e55ba90482.gif
京交通投资额从2007年的471.9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61.37亿元,增长约1.6倍,年均增幅为6%。

1 2007-2016北京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量变化

3.2北京市碳排放量的测算方法

考虑估算的相对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采用下式估算化石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

5fc84c12e0ef2_html_f5843c24d59c0493.gif (1)

其中:CEEC为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吨);ECi为化石能源i的消费量(吨标准煤);CEFi为单位化石能源i的CO2排放量,称为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吨/吨标准煤)。本文使用到的化石能源的CO2排放系数。

3基于Tapio模型的脱钩效应分析

“脱钩”指的是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能耗总量在工业化发展之初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增长,但是会在以后某个特定的阶段出现后反向变化,从而实现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物质能耗也下降。随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脱钩理论体系逐步形成,脱钩理论就是通过简单的数量关系阐述了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消耗的内在联系。具体划分有不同的选择,我们选择的是八种状态划分法,见表2。

2 Tapio脱钩指标体系

脱钩状态

CO2排放增长率

每年的交通投资额增长率(TI)

弹性t

负脱钩

增长负脱钩

>0

>0

>1.2

强负脱钩

>0

<0

<0

弱负脱钩

<0

<0

0

脱钩

弱脱钩

>0

>0

0

强脱钩

<0

>0

<0

衰退脱钩

<0

<0

>1.2

连接

增长连接

>0

>0

0.8

衰退连接

<0

<0

0.8


本文以TI来表示北京市每年的交通投资额总总量,t表示弹性即脱钩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5fc84c12e0ef2_html_524eda826b873bba.gif (2)

得出北京市2008年-2016年交通投资增长率与碳排放量增长率的弹性,根据弹性t来分析交通投资增长率与碳排放量增长率的脱钩效应。

脱钩效应表明,北京市2008年-2016年之间呈现出三种脱钩效应,即强脱钩相应,强负脱钩效应以及弱负脱钩效应。

(1)强脱钩效应。北京市碳排放量增长率与交通投资增长率呈现强脱钩效应的年份是2008,2010-2014各年间和2016年,即随着交通投资额的增加碳排放量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交通投资额增加且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较小,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2)强负脱钩效应。北京市碳排放量增长率与交通投资增长率呈现强脱钩效应的年份是2009年、2010年。即随着交通投资额的增加碳排放量增长率呈增长趋势,也就是说交通投资额的增长率减少了但是对环境造成压力的影响较大,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状态。

(3)弱负脱钩效应。北京市碳排放量增长率与交通投资增长率呈现弱负脱钩效应的年份是2015年,即随着交通投资额的减少碳排放量增长率也呈减少趋势,也就是说在交通投资额减少的情况下,环境面临压力也在下降。

4 结论

继续引导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逐步脱钩在我国的国家自主贡献(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简称INDC)目标中被明确提出,实现北京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进一步脱钩,即实现北京市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日益减轻,对于未来北京市的基础建设的低碳发展路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2007-2016年交通投资额以及碳排放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基于Tapio脱钩模型对北京市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间北京市交通投资额与碳排放呈现强脱钩效应,这说明增加交通投资额不会增加环境压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状态。2008年之后北京市交通部门的碳排放量将会呈现出强负脱钩效应,交通投资额的增加说明了在此期间北京市基本建设的工程量较大,对北京市节能减排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基础交通建设逐步完善,宏观政策调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影响程度在逐步提升,交通投资额对于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逐步下降,最终实现脱钩效应。在制定相关的环境规制政策时,政府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效应,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北京市政府在制定相关节能减排政策时,特别是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作出重点规划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Wang Z, Yang Y. Featur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dicators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ial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Beijing, China[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6, 61:634-645.

  2. 徐芳, 齐明珠. 经济新常态下大都市人口管理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管理世界, 2017(5):7-16.

  3.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 经济研究, 2010(2):123-136.

  4. 李云燕,赵国龙.我国超大城市碳排放与状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38-147.

  5. 赵兴国,潘玉君,赵庆由,等. 科学发展视角下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2011,31(07):1196-12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