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张京胜

济南市南山实验小学 25011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教师要积极的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出一些改变。因此,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不但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更新,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是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课堂的质量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给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思维发展

  1.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工具,可以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将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进行有效的融合。在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上,通常会有两种,一种是网状结构另一种试图解形式,这两种形式的思维导图都具有储存、组织、信息输送的功能,通过图片、线条、色彩等元素的有效融合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的体现在人们的面前,便于记忆。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

  1. 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必须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阅读来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来将课文的先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纳。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除了能够让学生清楚文章的脉络之外,还能够锻炼学生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对部编版五年级上的语文教材中《太阳》一文进行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课文阅读完之后,用笔和纸绘制出一个关于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在进行任务布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明确几个方向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比如可以让学生针对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层次的划分,根据每个层次中的不同内容来找出相对应的关键词,并且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划分,帮助学生提炼出文章的重点内容,从而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传统的语文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都是直接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学生只能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乐于挖掘和探索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然他们有目的性的去进行课文的阅读,然后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来锻炼自身的抽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1. 通过思维导图、促进群文阅读

思维导图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改变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文字以外,还融入了一些图片、符号等元素,可以使课文的思路变得更加的清晰。思维导图不单单只是通过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对于促进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资料,不仅能够是使学生直观、生动的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解,还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四季之美》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章的内容与动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后再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把文章中的知识点通过关键词的有效连接在思维导图上体现出来,例如春天的关键词是黎明,夏天的关键词是夜晚,秋天的关键词是黄昏,冬天的关键词是清晨,有点及面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然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群文阅读的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学生的语文复习效果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对相关的主题内容进行自主的整理和归纳,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形成有针对性的记忆。对于复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自行的进行标记和记录,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掌握度。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将相和》一文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是比较熟悉的,但是还是会有一些遗忘的地方,这时教师就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查缺补漏,可以制作一个如下图一样的思维导图:

5fbf51ff336cb_html_9e36ff2c1bc4d82c.png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这张思维导图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回顾。在帮助学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从而做出改进,达到提升自身语文成绩的目的。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融入思维导图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更为完善的构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以及效果,从而前面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文时,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作者多角度的描写方式来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描写人物的手法并且能够自如的运用到写作中去。在学生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中对主人公的刻画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由学习小组内的学生一起完成,各抒己见,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着装、性格、动作、外貌等方面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够进一步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思维导图的构建中体现出其多元化特征,然后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构建出一个能够使各个知识点有效连接的网络图,让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知识点一目了然,调动他们学习语文和探索语文的兴趣,此外还要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语文成绩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华.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科学咨询,2020,(33):239.

  2. 罗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