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多策略研究思维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基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多策略研究思维探索

罗华

四川省成都市 双流区棠湖小学 610200

摘要:数学知识是人类思维的结晶之一,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时刻无法摆脱我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训练发展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如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与影响,许多教师均是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强调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未能注重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是否存有较高的兴趣,在此情况下,许多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仅能够学习到一些较为浅显的知识,而难以深层次理解与掌握知识,不利于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1]。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教师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予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后,也快速让小学生加以回答,未能予以小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进而则难以深入分析与研究问题,导致小学生问题解答能力较差,与此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小学生来说,在性格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以当前教学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却未能明晰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小学生采取同一种教学方法,进而则容易致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2小学生思维能力策略

2.1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不高,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将抽象、枯燥、理论性强的数学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精选一定的教学方式、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比较直观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为有效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打好基础,切实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实质性提高。例如,“简易方程" 这一单元的内容多是抽象难懂的,学生在初步学习时比较难以理解,教师需要研究如何才能提高知识讲解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对此,可以创设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将题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如创设超市购物、价格计算、年龄推算等情境,通过这些具体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问题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思考和探究,助他们理解、把握与运用简易方程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2据不同年龄段指导思维方法,强化思维训练

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关注点不同,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特点设计提问。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喜欢关心周围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开发小学生数学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针对小学生爱玩爱跳的性格特点,从足球比赛中球员踢进球的次数累加计分、犯规扣分来让学生理解。再比如利用画五角星进行 5 的乘法口诀的提问 :1 颗五角星有几个角 ?2 颗五角星有几个角 ?3 颗五角星有几个角 ?......7 颗 8 颗 9颗呢 ? 这种现实生动的例子,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乘法含义。高年级的学生发散思维有一定基础,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应注重多人的互动。例如,在学习“百分比”的时候,创设如此问题情境 : 有 ab 两杯水,水杯的容量相同,分别向杯子导入等量的水,在 a 杯中加入半勺盐,在 b 杯中加入一勺盐,问哪个杯子中的水会更咸 ? 这样的情境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互动的方式,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与猜想,可以实际拿出杯子、水、盐给学生进行演示之后,让学生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 :相同的水量放盐多的水更咸。在这样的一个有效问题探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扩充了知识面,更好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1]。

2.3让问题紧扣教学环节,探索数学规律

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启蒙阶段是在小学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是通过引导和锻炼学生对抽象问题进行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搭建起一种思维活动的支架,寻找自然规律、发现关系,并通过逻辑思维来加以证明。例如 :课堂上多向学生发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思考的?”“怎样才能得到所求的结果。“其实在数学习题中,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发展。比如 :在教学找规律时,2、5、9、14、20、X、35、44中间的数应该填几,有很多同学找不到规律,就放弃了,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先让学生寻找 2、4、6、8、10、12、14和 1、3、5、7、9、11、13 这样的等差数列,提问: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后回答出 :它们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差 2。接下来再提问思考 2、5、9、14、20、X、35、44,有什么规律?小结它们的差依次是 2、3、4、5、6、7、8、9,有一定的变化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2.4进行思维创新,培养思考习惯

数学学科具备逻辑性、抽象性特征,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较弱,受此特征的影响,在学习上时常感到吃力,此时教师若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更加难以理解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畏惧,让学生失去主动思考与探究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更加难以有效养成。因此,若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考习惯则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具备灵活多变性,除却运用基本教学措施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适当引入一些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思维创新,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将知识运用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中,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思考习惯与能力,让小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思考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3]。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则应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思考习惯。针对该节课内容,教师不妨让小学生也做一回老师,让小学生在讲台前为其他同学讲述该节课的相关知识,教师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时要做到不干预,让学生自由发挥,无论结果如何教师都应予以学生正面的鼓励,让学生将之当作是一项挑战,只要学生站在台前就已经算是成功了,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且将这种教育方式常态化,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为数学课堂注入鲜活因素,也能够让小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与新颖感,同时也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小学生能够在此氛围之中更为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以便实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小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并将之转化为学生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通过各种活动,碰撞出活跃思维的火花。思维能力就是一把能够开启数学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数理化教学的根本所在,这种能力的奠定为将来走入更高一级校门和今后步入社会以及用于实际生活打下了基础,我们人民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涛.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34-636.

[2]宋杏甫.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50-451.

[3]张玲. 谈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