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层面思考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从学校层面思考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

陈 珍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楚雄 675005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大学教育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的管理意味着也需要随之变化。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若该团队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多元化;效率;工作质量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工作质量的提高对高校日常管理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何从学校角度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1 积极为辅导员“减负”

辅导员团队是个“万肩挑”的团队,也是学生口中常说的“万油贴”,哪里需要就跑哪里。学校所有部门可以对辅导员发号司令,所有部门的会议,只要但凡牵扯到一点点学生有关的点,就一定会在参会人员中添上一笔:各系部辅导员参加。没有人询问过这个时间段,辅导员有没有其他工作安排,也没有人考虑过这个会议到底对辅导员的工作有没有帮助,甚至有的时候打上学校党委的名义,告知辅导员停课、停止学生服务,必须参加某些会议,如需请假,需向学校党委主要领导请假。另外,学校校医院的体检、党办的创文、招就处的招生、就业、教务处的各类考试、行政班安排值班、财务处收学费、思政部举办活动、公共部举办活动的报名事项、后勤处的卫生安排、住宿区的卫生……都是直接安排给辅导员。辅导员要为自己系部的学生处理一切事务,甚至有时任课老师上课发现学生状态不好,或者发现学生课堂纪律不好,下来直接可以批评辅导员,说辅导员的立德树人作用没有发挥好。辅导员工作的时间是不限的,每天24小时连轴转,甚至多数时候周末加班。这些繁琐的工作占据了辅导员所有的时间,使得这个团队根本无法分出精力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上创新、在思想上进步、在效率上提高。如果能够有一套完整的辅导员工作管理机制,辅导员的分工能细化,打造一批“有领域标杆作用”的辅导员,如职业规划辅导员、活动策划辅导员、就业指导辅导员等,让每个辅导员在自己负责的工作范围内成长成才,做到自己的极致,这样每块工作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提高这个团队的工作质量。

2 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尊重

学校目前辅导员人数为30余人,几乎所有的辅导员都有一种“一入辅导员门深似海”的惆怅,每天忙忙碌碌,但是最后却找不到存在感,融入不了教师的这个群体。有的时候单纯地发句牢骚“好累”,就会得到某些专任教师的怒忿:“这就是你的工作”、“招你来就是干这些的”……有时候学生出现旷课的情况,和任课教师沟通时,任课教师会直接将责任丢给辅导员“这就是你辅导员工作没做到位,是你没好好和这个学生沟通”……甚至还出现过学生在实验课上被化学试剂溅到,任课老师直接给辅导员打电话“你来处理一下,这个不关我的事,他是你班上的学生”。以上的种种言论,无一不是轻视辅导员的体现。学校各部门安排任务的时候,直接下达命令,甚至还有些部门直接在扣扣或微信上转发一条通知,没有任何指令性的话语,让辅导员自行领会并开展活动,只会在通知上的截止日期那天打个电话索要活动相关记录或结果,这些行为的背后都体现着学校领导、各部门行政人员还有专任教师对辅导员工作的肯定度不够,对辅导员不够尊重,导致很多辅导员在工作时有抵触情绪,甚至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使得学生工作开展难度加大,成效降低。

3 严控辅导员招聘关

为了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也为了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从2012年至今,学校的辅导员岗位基本学历都是硕士以上,专业上限制较少:思政类、汉语言类、法律类、基础化学类、心理学类等等,应聘的人员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学校的招聘都是组织人事处在负责,各系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男辅导员还是女辅导员等方面没有进行过调研,导致招聘分配下来的人员不能很好很快地开展工作。在原来学校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历或者担任过辅导员助手的人工作效率明显不同,能够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相关工作。但也有部分新聘人员沟通能力不足,个性较强,不习惯团队作战,导致工作上存在“挤牙膏”的状态。所以在学校招聘时,如果能够更多地考核辅导员能力和素质,优中择优,进入角色后的工作质量将会明显提升。

4 提高辅导员待遇

辅导员的待遇问题也是制约这个团队发展、提高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辅导员的待遇问题一直都是被吐槽的一个点。今年9月之前,辅导员兼任班主任会得到班主任相对应的补贴,每个班级300元。其中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班级所有事物的管理,每周末晚上的例会、每周一次的值班等等,每次开辅导员的座谈会,待遇的提升一直都会被提上议程,但是10年来都没有改变过。自从今年9月份以来,学校各系部按照国家的要求1:200配齐了辅导员后,辅导员的待遇明显下降,管200名学生(4个班),砍掉了每个班300元的津贴,只拿辅导员的岗位津贴300元,意味着辅导员直接收入减少900元/月。几个系部的领导联名反映,所有辅导员也开会讨论过,但是最终这就是学校的决定,无法更改。经济上的直线下降使得有些辅导员“蠢蠢欲动”,开始将目标放在明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辅导员团队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系部学生工作一直处在动荡中。

5 完善辅导员晋升机制

2006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首次明确细致确认了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双重身份的确立不仅仅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职业价值正名,有力批驳了高校辅导员“无用论”的观点,而且还划清了高校辅导员岗位业务与职业能力的边界,明晰了高校辅导员晋升发展的努力方向[1]。按照《规定》第十一条和第十四条规定,辅导员既可以依据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相关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又可以根据任职年限以及实际的工作表现,竞争相对应的行政领导职务,享受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待遇[2]。可在我们学校,由于90%以上的辅导员是编外教师,无法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也无法参与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使得辅导员的晋升变成了一句空话。工作几年后,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被严重打压,工作质量下降。

总而言之,辅导员的发展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完善辅导员的相关管理制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也将会面临着诸多挑战。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不是单凭某个部门就可以实现,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从上至下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义.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与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2]陈勇.高校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