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临床研究

要金元 刘高毅 陆静 王晓静 边东进 高蕊

晋中市中医院 针灸科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要:目的:探讨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0例病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和灸组,每组各30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93.5%,温和灸组总有效率72.8%,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温和灸组。结论:热敏灸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经济负担小、无创伤、患者依从性高,有望大规模推广应用。

关键词:热敏灸;周围性面瘫

检索2007 年至2017 年关于热敏灸的发展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热敏灸的灸感、灸穴、灸量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热敏灸大幅度提高了传统艾灸的临床疗效[1]。如今人们生活方式丰富多彩,但是生活极不规律,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爱美的心态从未减弱。所以能够早日治愈疾病是患者的一致渴望。周围性面瘫发病有非常复杂的内因,也有很多外因。面瘫多由风寒侵袭所致,患者面部防御失调,最终影响面部经络无法正常运行。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灸法预防疾病和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现代很多临床研究指出了在治疗面瘫过程中,灸法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我科临床应用热敏灸中医护理技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实验方法及结果

本临床试验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晋中市中医院针灸科完成。在晋中市中医院面向广大符合入组要求的面瘫患者,严格掌握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60例病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和灸组,每组各30例,进行研究观察。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年龄在8-70岁之间、病程小于30天的患者。

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进行疗效评价。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

分组

例数

有效率

显效率

无效率

总有效率

热敏灸组

30

53.1%

40.4%

6.5%

93.5%

和灸组

30

42.2%

30.6%

27.2%

72.8%

P<0.05


2 病例举例

病例1:陈某,女,28岁,患者主因右侧口眼歪斜2天入院,患者右眼闭合无力,右眼发酸流泪,右侧口角向左侧歪斜,右侧面部发僵无力,刷牙漏水,入院患者面神经功能评价为Ⅲ级(中度功能障碍),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13分,面部残疾指数80/20,入院后常规热敏灸治疗配合针刺辅助,根据粗定位探查患者热敏态穴位,灸量以灸感消失为宜,常规针刺:太阳、大迎、阳白、颧髎、下关、翳风,配穴:合谷、双丰隆,热敏灸治疗粗定穴:阳白、地仓、下关,治疗一周其中热敏化41分钟,透热57分钟,扩热75分钟,传热119分钟,非热感141分钟,面神经功能评价由Ⅲ级恢复到Ⅱ级,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由13分恢复到2分,患者右眼发酸流泪基本消失,面部发僵无力较前明显减轻,口眼歪斜症状较前缓解。治疗两周时其中热敏化78分钟,扩热138分钟,传热39分钟,非热感247分钟,面神经功能评价完全恢复,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0分,面部残疾指数100/20完全恢复,患者面部不适症状完全消失。

病例2:梁某、男、65岁,患者主因左侧口眼歪斜四天入院,患者左侧额纹变浅,左侧抬眉无力,左眼闭合无力而漏睛,左侧口角下垂,鼓腮漏气,刷牙漏水,吃饭食物嵌于左侧腮内,伴左耳后、左颞侧疼痛。入院患者面神经功能评价为Ⅳ级(中重度功能障碍),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27分,面部残疾指数55/60,入院后常规热敏灸治疗配合针刺辅助,根据粗定位探查患者热敏态穴位,灸量以灸感消失为宜,治疗一周其中热敏化45分钟,扩热32分钟,传热46分钟,非热感83分钟,面神经功能评价由Ⅳ级恢复到Ⅲ级,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由27分恢复到18分,患者左眼闭合较前有力,左眼闭合漏睛2mm,左眼有时流泪。治疗两周时其中热敏化85分钟,扩热117分钟,传热46分钟,非热感137分钟,与入院前相比有明显好转,患者治疗一个观察周期后面神经支配区域所有功能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热敏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其操作方法为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作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热敏灸量。与传统艾灸相比,热敏灸强调其用[2]。近年来,国内不少针灸学者研究热敏灸疗法,探索热敏灸不同灸感、灸位、灸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扩展热敏灸的适应症,陈日新[3]认为:不同的热敏灸感,携带着机体不同的生理病理信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容易出现热敏灸感;随着疾病的好转,热敏灸感的出现率下降,强度减弱。热敏灸以激发透热,扩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大幅度的提高了疗效。我科有望成为热敏灸护理技术培训基地。本课题在临床实践对比基础上,采用热敏灸缩短周围神经面瘫患者的病程,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经济负担小、无创伤、患者依从性高,有望大规模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颖,热西代·多里坤,刘智艳.热敏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M].新疆中医药2018.36,2

[2]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1.

[3]陈日新,谢丁一.神奇热敏灸[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