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育人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9
/ 2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育人路径探索

林宝金

漳浦县古雷中心学校 福建省漳州市 363216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需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家庭状况,农村小学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等优秀品质,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启发小学生心智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针对实际教学过程,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做出描述,对家校合作过程中各方面的现状作出客观分析,对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成长发育、素质提升等具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农村学生;家校合作;现状分析;育人路径

作为培养义务教育的重要机构,小学十分注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提高教育和育人水平,是有效的教育模式。当前阶段,农村小学生家校合作方面还面临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

1 家校合作的意义

1.1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在家校合作的参与指导下,家长有计划性、主动性的参与小学生成长教育,增加了家长教育小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家庭教育会有效地增加亲子在一起的时间,不仅让家长克服了坏习惯,也让小学生在家庭零散时间学会了更多书中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通过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小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家长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也更加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促进小学生家庭关系和谐

小学生是家庭的纽带,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维进步也是家庭的重任。家校合作的目的就是让家长少担负“看”的责任,多参与“做”的实践。通过活动的开展,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会促使家长少抽出更多时间参与到家庭教育上来,强化了家长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家长参与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从而为小学生的成长构建一个温馨愉悦的的家庭环境,更加坚定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3促进家校合作的契合程度

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双向教育,在相辅相成中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和学习品质的基础,达到教育和育人的目标。家校合作情景下,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制定出独特的培养改进策略,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灵活教育和针对性辅导。同时,提高了农村家庭参与教育的主动性,更加重视子女教育,承担教育责任。

2 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2.1 家庭层面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家校合作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对活动的重要意义需要理解和支持。具体表现为:一是农村学生的家长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参与孩子学习的辅导没有信心,也缺少底气,导致参与指导学生的时间投入捉襟见肘;二是部分小学生的家长外出外出务工缺失了孩子的成长过程,由爷爷奶奶等隔辈亲人陪伴的小学生,他们的家长很难配合家校合作策略。

2.2教师层面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进步、品德培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家校合作的掌舵者和操众者。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幼教师在家校合作方面仍存在不妥的地方,需要认真面对,直面问题,不断改进措施加以解决。首先,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全面考虑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表达和拓展需要,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知识和书籍。其次,在对待农村小学生方面,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法需要考虑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要因人而异。

2.3家校合作层面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建立小学生、家长和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后两者有效结合,及时了解小学生动态,达到家校共同促进小学生素质提升之目的。结合家校合作方面的现状,需要直面实际问题。一是重实际而非形式。农村小学生能力提升,仅依靠有限的校内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重视并参与其中。二是重指导而非表象。通过家校合作更需要教师进行妥善的指导和教育,要将教育内容量化,形成评价标准,以便于见到实效。三是重过程而不失效果。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需要实践过程和积累效果。

3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育人路径

3.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环境营造了气氛,环境影响了孩子的兴趣,农村小学生需要多读课外书,以便多加了解外面的世界。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上,宜尝试以下几个做法。一是学校阅读环境创设。学校教学区公共区域创设富有趣的读书墙和体验场,读书场所的装修要考虑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特点,布置人性化的桌椅和配套设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是班级内设置读书角。每个都要精心设置读书角,实际需要及时配发合适的阅读材料,通过展示小学生的读书成绩和奖励记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分享阅读内容的情趣。读书角内的书籍一定要根据小学生年龄段进行替换,以满足小学生不断成长的需要。

3.2指导家长参与育人引导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指导家长意识到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开展亲子教育,正确指导小学生成长进步和素质提升。通过家校的有效合作,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小学生想象力、创造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强化自主能力。一是指导家长启发小学生养成日常好习惯。父母及时干预会让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素质能力会很快提升。二是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空间,农村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需要张开嘴,将自己眼中的世界大胆描绘,需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理想,增强自信心和尝试欲望培养。

3.3开展家校互动相关活动

育人需要引导和互动,需要小学生的广泛参与。为提升每个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一是教师分享互动。邀请经验丰富或者教育效果良好的老师开展专题讨论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将好的教育经验分享给家长。二是家长分享互动。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表现积极且成果较好的家庭可以选出代表,在学校家长会上,代表大家发言,将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传授给其他家庭,促进农村家长的共同认识上的提升。三是小学生之间的分享互动。班级每周需要组织主题分享活动,让小学生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畅谈,形成良好的氛围,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效果。

家校合作活动开展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和家长都是小学生成长的关键参与人。在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建立科学的思维习惯,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实现自身品质和素质的提高,成为有用之人。针对农村特有的处境,在家校合作的合力教育和同步教育之中,仍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关注人本追求,针对性引导教育,克服不利条件,不断尝试为农村小学生育人优化拓展路径和分享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柠.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2]林加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育人的路径探索[J].读天下,2020,(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