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高校生心理调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7
/ 2

浅析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高校生心理调适

朱佳微 鲁锦怡 赵磊

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 063210

华北理工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063210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063210

摘要: 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21世纪以来人类遭遇的感染能力最强,传播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的传染病大流行,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问题也是高校及社会关注的重点,疫情发展来势汹汹,加剧了大学生的焦虑,失落等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适计划,以帮助大学生用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新冠疫情。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心理调适

引言:2020年初爆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全球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是21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扩散速度之快,传播力之强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目前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之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将政府工作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作为最早一批受疫情影响的国家,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假期、停工停产等有力措施控制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认识不足,焦虑、抑郁、恐慌、担忧等负面情绪一直困扰着人们,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正面临着从青年期向成人期的转型,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因此要及时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群体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努力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完成一个人社会化的过渡期。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人及时的心理干预与支持,会尽量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新冠疫情现状统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截止2020年10月17日18时,现有确诊病例457 累计确诊病例91477。境外输入确诊3097。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6272。累计死亡病例4746现有疑似病例5例。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最近有回弹。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通过调查唐山市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焦虑现状疫情下对学生情绪影响,排前3位情绪分别为:平静387人(占46.63%)、无聊260人(占31.33%)、担心183人(占22.05%);疫情下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整体状况,按照评分标准,没有焦虑抑郁情绪516人(占62.17%),存在轻度、中度、重度的人数为140人(占16.87%)、120人(占14.46%),54人(占6.5%)。说明在新冠病毒疫情应激事件对学生焦虑情绪呈高度正相关。

1、性格与情绪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得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信息,有正面、负面的信息,也有真实、虚假的信息,过多的关于疫情的信息导致大学生出现对疫情的焦虑与担忧。担心疫情对武汉人民的影响,担心疫情继续发展,造成更大的危害。抑郁情绪,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时间较长,导致大学生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乐趣,什么都不想做,不想与人交往,出现抑郁的情绪。恐惧,不敢出门,担心自己的保护不到位;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感染,给身边的人带来危险;当出现发烧、感冒、咳嗽、乏力中某一个症状时,就更加害怕;经常感觉自己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症状,多次在网上查询新冠肺炎的症状或者咨询相关的人。

2、人际交往问题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出行、聚会等活动计划,疫情防控期间的人际交往主要局限于家庭成员,相比之下与朋友的相处就少了许多。另外高校很多情侣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了情感和沟通问题。高校的情侣基本上都是异地,不能见面,疫情防控期间每个人的情绪均不太稳定,更希望对方给予自己更多体贴与关怀,但是由于距离和沟通的不及时,导致很多大学生情侣在疫情防控期间出现了情感危机。

3、环境适应问题

由于疫情尚处于高度防控阶段,很多高校生在开学之前极少出家门,生活空间的狭窄,生活内容的单调,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运动量减少,每天的网课及娱乐活动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直接造成他们的生活作息混乱,以致身体机能下降。此外,高校出于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封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多少会产生不便,且娱乐活动减少,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4、求职与择业问题

学生在开学前期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时候开学,返校过程会不会危险,开学后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开学后疫情是否影响课程的学习,若开学延迟会不会影响暑假。学生在开学后由于疫情的影响,学校会进行补课、压缩教学周,课程安排紧凑。大四的学生担心能否顺利毕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高校生尤为担心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问题。

5、神经症问题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封闭以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充斥,原本就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在长期处于焦虑和恐惧的压力下,极大可能会加剧原有心理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又无法释放压力,也无法找寻合适的机构进行咨询与辅导,进而导致原有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三.心理调适

1自身:

理性认识接纳排解情绪,调整心理状态,笑对生活。

理性对待疫情的信息。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传言,认真做好防护。

经常与他人沟通。长时间闭门不出,会感到孤独,可以通过手机多与他人交流,互相倾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不能外出,但是我们也要保持原有的作息规律,按时吃饭睡觉学习。

掌握抗压的操作方法。例如:情绪宣泄、认知调整、积极联想以及咨询求助等。

2家长 :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拥有健全的躯体固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一样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适应社会。

父母应该要适度的期望,不要去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父母极其有必要为孩子创设温馨和睦的家庭心理氛围。

3学校 :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学院可通过举办各类团体活动、交流互动、各项赛事来建设团结友爱的校风,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举办各类校级活动,营造积极良好的氛围,使同学们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上下应统一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诸教育之中,例如开展心理选修课。处在不同岗位的人,都应该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并为之团结合作,形成一个有着积极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设置心理教育机构,通过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达到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

利用校内的各种传播媒介,如校刊、团刊、学院学生会的会刊、大学生电视台、板报、橱窗等,向学生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自觉性。

4社会

要解决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相对应的就业岗位,最根本的是持续扩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高校毕业生人数相适应。同时,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的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就业问题日趋凸显。由于年初亲冠疫情,2020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仍会持续受到影响,政府应该出台紧急措施"稳经济",再"稳就业”。 例如,促进经济供给结构升级,加快建设健康产业,国家应该重点加强对于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和补贴,减少对于低水平劳动力的需求,达到两方平衡,有助于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

四.结语

新冠肺炎的爆发与流行,给学生们造成的影响,除了学习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改变。学校应该积极地开展学生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派专人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好预案,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学业活动,使他们科学地进行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目标。激发维系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好地回到学习生活中来。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积极妥善地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帮助学生走出择业焦虑这一大山,使得学生能够正常的进行择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