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重预防机制在危大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7
/ 2

浅谈双重预防机制在危大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牟林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事故是冲击群众安全感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将造成十分惨烈的人身伤亡及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性质及其严重,故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问题。而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从危大工程管理入手,现就如何结合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开展危大工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危大工程 分级管控 安全管理

  1. “双重预防机制”的由来及意义

2016年10月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正式提出了“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概念。

通俗的讲,就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一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二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构建并持续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做到把“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对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意义重大。

“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向,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针对重特大事故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导向,坚持重大隐患限期治理,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1. 危大工程管理要点

危大工程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以技术管理为主,安全监督为辅的危大工程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各岗位管理职责,确保危大工程五个到位:即方案编审到位、专家论证到位、方案交底到位、方案执行到位、危大工程验收到位。危大工程管控的要点包括:

  1. 建立工程危大工程清单,并进行动态管理。

  2. 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要求审批。

  3. 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论证后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完善或修改专项施工方案应重新进行审批。

  4. 审批完成后的专项施工方案要在作业前对参与作业的全员进行全面交底。

  5. 对危大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方案执行到位。

  6. 危大工程验收工作。

  1. 双重预防机制在危大工程馆管理中应用的思路及方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不是两个平行的体系,更不是互相割裂的“两张皮”,二者必须实现有机的融合。

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程序包括:排查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风险公告警示、落实管控要求、排查消除隐患。

  1. 排查风险点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安全风险来源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或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在危大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危大工程清单确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超过一定规模的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逐项排查风险点。

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

危险源辨识评价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前两种为定性分析,后三种为半定量分析,其中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应用最为广泛。

  1. 确定风险等级

通常风险等级的确定采取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方式,是指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认的过程,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一般分为四级,分别是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较大风险(橙色风险)、一般风险(黄色风险)和低风险(蓝色风险)。对采用五级分级的风险评价方法,可建立级别对应关系,例如,将风险最高的两级定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以适应评价和管理的要求。

  1. 明确管控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安全到岗工程、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①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②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③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④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等。

  1. 风险公告警示

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在危大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危大工程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登记,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由双方和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1. 落实管控要求

在危大工程管理过程中,应按照风险等级不同,明确不同的管控层级,定期形成风险作业管控计划,设定监控节点,组织作业前的开工条件核查,确保作业条件满足安全作业要求。由管控最高层级委派的现场监护人最终确定是否具备作业条件,并决定是否开始作业。根据分级管控原则,对各类风险,分别实施日常管控和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建立分级管控机制,从技术管理、安全监督等角度明确监护责任并进行。

  1. 排查消除隐患

在危大工程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按照风险分级管控明确的措施和责任,在落实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持续、不间断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现有危险源管控、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的隐患予以治理,对可能发现的新风险点、危险源进行补充和完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