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在电厂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在电厂的实践

曹彤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 公司安全环保部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在知责、履责、问责机制建设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分级,建立了公司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了“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逐一落实公司、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实施现场检修作业安全风险分级许可和监护,依托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走实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

一、简述

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愈加深入,国有企业改革更加深化,电力需求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态势,煤炭产量不足、煤价居高不下,电煤供需矛盾突出,火力发电厂普遍存在人心不振,员工流动性大,安全基础薄弱,导致机组非停和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确保安全生产平稳,管控安全风险,确保安全目标实现,是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拥有装机容量2×600MW机组的大型火力发电厂,该公司在知责、履责、问责机制建设中,立足改变当前现状,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通过知责、履责、问责,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并根据2016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以及《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国家政策支撑,为公司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公司集思广益,制定了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课题,并与知责、履责、问责机制建设相结合,目的实现公司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知责明责,提升辨别安全风险的能力。

为有效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分管领导责任,理清和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和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使生产人员掌握安全风险等级,提升辨别安全风险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1健全完善标准规范。桐梓公司制定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暂行规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标准、《安全生产奖惩管理》标准等44个标准及制度,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形成“人人知责、人人履责、人人尽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

2、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公司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于2018年4月份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公司组织全体员工,按照“人、机、环、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辨识,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目前辨识出风险点277个,并持续更新完善。

3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公司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目前评定重大风险17个、较大风险92个、一般风险118个和低风险48个,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并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了公司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公司“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二)履责尽责,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按照“有职必有责、有责必尽责”的原则,明确公司主要负责人是风险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各级安全保障部门是本级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主体,具体推动开展设备、生产、技术和作业过程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与控制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桐梓公司认真按照职责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将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1、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制定公司《重点班组、区域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划分一览表》,逐一落实公司、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有效降低、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及造成的后果,把安全风险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解决对安全风险“想不到、无人管、管不住”等问题,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2、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公司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对全体员工开展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在生产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在生产厂区入口和氨区、氢站等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及检查频次、责任人等内容,随时提醒各级人员履行自身安全职责。

3、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公司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隐患排查,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公司依托遵义市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录入公司安全风险点、类别、等级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信息数据,每日进行对照排查。

公司树立各级人员“知责、履责、尽责意识。各类专项检查、季度性检查发现问题列入书面整改计划,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情况录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确保安全风险点得到全面排查、确认和管控,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五落实”要求如期完成整改。

4、作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公司组织对185项典型作业行为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分级,编制《桐梓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分级表(作业行为)》,检修作业行为包括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完工恢复等作业步骤的辨识、评价和分级,运行作业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终结等步骤的辨识、评价和分级。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票的时候按照《桐梓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分级表(作业行为)》填写《危险点控制措施票》,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检查作业人员着装、精神状态和安全工器具是否合格,考问作业人员该项工作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核实安全措施正确执行后方可开展工作。

现场检修作业实行安全风险分级许可,低风险作业由责任部门专责工程师许可,一般风险作业由责任部门负责人许可,较大风险作业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许可,重大风险作业由生产副总经理负责许可。许可的程序是逐级审核风险辨识结果,审查安全技术措施,检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具备开工条件后签字。

检修作业还实行分级监护,对吊装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动土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脚手架搭设(拆除)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编制监督卡,由专职工作监护人实施依法依规持卡监督。

5、持续改进提高管控能力。为确保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实效,要求各部门制定风险预控工作计划,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审、更新,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根据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如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相关危险源再评价;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等,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有效确保风险得到全面、动态、持续识别和控制,实现持续改进。

(三)问责追责,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通过严肃的问责追责措施,倒逼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进而健全完善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并规范运行形成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1、桐梓公司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完成情况作为安全监察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各类安全检查方案及安全监察计划监督落实。

2明确各部门是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求随时掌握本部门安全风险分布情况,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对风险控制措施及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控制效果进行分层、分级的检查、督促和指导,确保风险控制措施全面、及时、有效的落实。

3、按照《桐梓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暂行规定》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留有痕迹,并分阶段,定期检查,严格根据奖惩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4、通过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2018年全年组织安全检查41次,检查发现问题805项,到期整改率100%。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三、取得的成效和成绩

桐梓公司开展“知责、履责、问责”活动中,真正使其作为落实安全生产领导、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

(一)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在全员参于分析评估生产过程各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及严重程度中,找出簿弱环节和关注点并针对性的加以防控。使风险管控涵盖作业活动、工艺流程、设备、系统、生产区域等各方面,并贯穿于生产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二)确保了风险可接受。桐梓公司目前辨识出风险点280个,评定重大风险6个、较大风险72个、一般风险147个和低风险53个,建立了公司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了公司“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通过切实、合理、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防止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形成隐患甚至发生事故,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

(三)实现动态管理。融入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公司利用安全生产“双控”系统,将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情况录入到系统,确保安全风险点得到全面排查、确认和管控,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五落实”要求如期完成整改。目前安全生产“双控”系统每月绩效得分均在90分以上。

(四)提升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全年安全培训人数共计1277人次,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得到提高;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共计99人全部实现持证上岗;现场违章、设备缺陷、环境设施隐患同比大幅度下降,安全管理漏洞得到控制,安全管控水平得到提升,在年度本质安全型企业五星级评价工作中,得到集团公司专家一致好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