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分析

陈雪梅 汤彬敏 张美兰

龙岩市第二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方法:择取本院于2017年7月到2018年10月间接收的高血压患者32例,将其纳入研究组中,同时纳入同时间段接收的体检人员32名,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高血压各阶段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舒末期流速、脉动指数、阻力指数、CCSF1、CCSF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和内径变化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休息时肱动脉内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和顺应性的下降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关键词】超声;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管顺应性


前言

外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能够测定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血管顺应性的变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反应的早期变化[1]。因此这两项指标对于高血压的后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以此为研究目的,择取32例高血压患者和32名对照人员,记录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的变化特征。


1 数据、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7年7月到2018年10月阶段,共收治高血压患者32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同时间段接收的体检人员32名,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纳入依据:①满足WHO颁布的高血压诊断和分期标准[2];②经过体格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继发高血压;②糖尿病。研究组32例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61-82岁,中位年龄(67.58±4.20)岁。

对照组纳入依据:体格检查、ECG、血糖、肝肾功能测定无异常。对照组32名中,男性18名,女性14名,年龄区间62-80岁,中位年龄(67.60±4.19)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颈动脉检查中:设置探头频率为7.5MHz,患者保持在仰卧的状态,右上肢体外展15度后,掌心朝上,右臂肘上2-15厘米位置的肱动脉纵切面获取清晰图像后,对探头固定,测定舒末期内径。受试人员休息过程中,反应性充血后记录肱动脉内径。

患者卧位休息10分钟后测定基础值。测定后进行反应性充血实验中,血压计绑在前臂位置,充气加压到300mmHg,持续240秒放气,放气一分钟内测定肱动脉内径。


1.3 观察标准

CCSF1[3]为颈动脉收缩期面积-颈动脉舒张末期面积/颈动脉收所末期面积。

CCSF2[4]为颈动脉收缩末期周长-颈动脉舒张末期周长/颈动脉收缩末期周长。

测定颈动脉收末内径、舒末内内膜-中层厚度,这一位置和前后区域的10毫米测定三次,计算出平均厚度,记录峰值流速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测定所有数据,2组颈动脉形态血流指标变化情况、肱动脉内径变化用(均数±标准差)处理,执行t检验,组间p<0.05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颈动脉形态血流指标变化情况

高血压各阶段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舒末期流速、脉动指数、阻力指数、CCSF1、CCSF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由表1可知。

12组颈动脉形态血流指标变化(n=32

组别

内径(mm)

内膜-中层厚度(mm)

舒末期流速

脉动指数

阻力指数

CCSF1

CCSF2

研究组

7.25±0.32

1.23±0.20

20.50±5.38

1.56±0.24

0.60±0.06

0.062±0.014

0.070±0.02

对照组

6.40±0.23

1.00±0.21

25.49±6.69

1.70±0.31

0.80±0.02

0.100±0.014

0.097±0.03

t

12.2013

4.4864

3.2880

2.0200

17.8885

10.8571

4.2361

p

0.0001

0.0001

0.0017

0.0477

0.0001

0.0001

0.0001



2.2 2组肱动脉内径变化

在表2结果中判定,研究组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和内径变化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休息时肱动脉内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肱动脉内径变化

组别

休息时肱动脉内径

充血后肱动脉内径

内径变化百分比

研究组(n=32)

3.75±0.58

4.04±0.36

9.85±2.40

对照组(n=32)

3.45±0.55

4.35±0.38

11.75±2.74

t

2.1231

3.3501

2.9507

p

0.0377

0.0014

0.0045



3 讨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提升是早期测定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无创性标准。根据不完全数据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异常增厚位置[5],其斑块的危险度也会提升。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比斑块的发生早,超声能够更为精准的测定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通过本次研究证实,在高血压发生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和颈动脉斑块呈现为相连性,同时和高血压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通过本次数据分析,高血压各阶段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舒末期流速、脉动指数、阻力指数、CCSF1、CCSF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数据证实中内膜-中层厚度和正常人群对比,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也证实,高血压人群容易出现早期动脉硬化[6],颈动脉硬化的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脑部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同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脑梗塞、心肌梗塞的一种危险性要素。有相关结果分析[7],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的危险要素,和患者的年龄、高胆固醇情况、吸烟情况有一定关联,另外和高血压、糖尿病也具有一定相关性。

同时研究组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和内径变化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休息时肱动脉内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血压早期阶段就会存在血管顺应性的减退,主要因素是高血压的刺激会让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其一氧化氮能力降低,内皮收缩因子和舒张因子失去了平衡性,造成血管顺应性损伤,从而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导致血管内膜-中层增厚的下降。本文相关分析中,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早期阶段存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血管收缩的分数降低,VD变慢,加速时间有所延长,这也进一步证实血管顺应性的下降。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已经成为评定血管顺应的关键标准,也由本文的相关分析证实,高血压的各个阶段已经存在血管顺应性的下降,同时和高血压程度呈现为正比。所以内膜-中层厚度和血管顺应性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反应指标。


参考文献:

[1] 时兆燕.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清尿酸的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5):614-615,619.

[2] 江腾春,刘毅.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院,2018,18(8):1188-1190.

[3] 马丽晶.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43-44.

[4] 江腾春,刘毅.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院,2018,18(8).

[5] 张武宁,高春飞,高晓东,等.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18):8-12.

[6] 回亚男,刘梦堃,王焕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12):1061-1065.

[7] 孟根杜希,敖德德,云苏日娜,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蒙医辨证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环球中医药,2019,12(7):1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