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引领小学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引领小学数学教学

陈河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集奎小学 35111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数学教与学中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身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一、紧扣生活实际,诱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难懂,但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所熟悉的、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例来编、教数学知识,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学生就会从“怕问”到“敢问”,再到“乐问”,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平均数”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某座高楼电梯的最大承载重量为1000千克,在电梯里装上700千克的装修材料后,5名装修工人走进了电梯。这时,电梯的警示铃响了,这说明已超过了电梯的最大承载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这5名工人的总重量超过了多少千克?这5名工人的平均体重超过了多少千克?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构建知识、加深理解,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一个电梯超载的生活问题,巧妙地把学生带入到了美丽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思考之中。这样的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二、优化学习策略,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

  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让学生回想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以及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然后复习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想:1立方分米里面究竟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呢?当学生纷纷猜测是1000时,问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想办法,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大部分同学想到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摆一摆,沿着长摆了10个,沿着宽摆了10个,这样就算出一层摆了100个,然后沿着高摆了10个,也就是10层,这样一共就是1000个。还有少数同学把边长1分米换算成10厘米来计算体积,即:10 × 10× 10=1000立方厘米。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再创造,而且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再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法。在探究时,教师不去过早地讲述算法,只是提出问题:“你可以借助学具,也可以用别的方法,小组讨论一下,看你们组能想出几种方法?” 这样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有的组用数数的方法,有的组用小棒来摆,有的组用口算,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在交流用小棒摆的方法时,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得出了三种摆法。并初步认识到:这三种摆法虽不同,但大都有满10根捆一捆的过程,从而悟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都注重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他们的回答不作指向性的评价,而让各组之间进行评价、补充,再经过全班学生的进一步研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在组与组的评价、补充中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三、强化自我反思,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主要的,而对过程的及时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它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生的学习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用这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利用长、正方体的物体或容器、水和直尺,动手试一试,测量并计算出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有的同学用“石块放进去以后水和石块的的总体积 - 原来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还有少数同学会直接测量出水面上升的高度,再求出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这时,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刚才你是怎么想的?现在你感觉到哪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反思选择更简洁的、科学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题过程,分析具体策略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此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评价、调控和解题后的提炼、整合,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使解决问题达到最优化,产生最佳的效果,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