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汤晓川

昆明市东川区东川高级中学 654100


摘要: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学科将面临重大挑战。语文教师研读文本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研读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切不可忽视。

关键词:高考改革 教师 研读文本

随着高考综合模式的推广,云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已进入倒计时。改革的洪流不可逆转,所有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积极应对,适应变革,搏击风浪,方能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在此,本人就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点拙见。

一、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教师

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任何民族对知识的传授,必须使用自己的母语作为工具,概莫能外。

据说,在某些师资薄弱的地区,只要能识字的人就能教语文。说这样话的人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样做的人更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要知道,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更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非相关专业者不能胜任。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语文学科就必须真正得到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其中,教师的能力如何至关重要。

二、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的研读文本的能力

虽说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在本人看来,目前阻碍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难题就是语文教师研读文本的能力不强。

试问,大多数语文教师会如何备课?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语文教师会翻开教学参考,依葫芦画瓢地把教学参考中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相关内容照抄照搬到教材上,照抄照搬到课堂上,照抄照搬到学生的大脑中,更甚者照抄照搬某某优秀教案,更绝的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某某优秀课件,打印成册,在课堂上一边播放PPT,一边照本宣科地读着打印稿,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备课方式实乃大谬!

试想,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怎么可能全部以一种备课思路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用一种教学思路来完成教学,无异于把教参教案当作机器,把学生当作流水线上的产品,把学生改造成毫无个性、丧失自我的“商品”。一份教案课件最适用的对象只应该是作者自身及作者的学生。若生搬硬套,或许只会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以相同的教学思路幻想让不同的教育对象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这本身就忽视了不同地区、不同素质学生的事实。

对大部分人来说,教师就着教参读课文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不想经受研读这样的磨砺,读来读去似乎也没有读出点什么,还不如直接看教参省事。1】这就是语文教师缺乏研读文本能力的体现。可以想象,一个不研读文本的教师去教学生研读文本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农夫山泉的广告词颇为有趣:“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如果语文教师缺少研读文本的能力,仅仅为了快速完成备课完成教学,把自己从脑力劳动者变成了体力劳动者,岂不悲哀?

三、语文教师怎样培养研读文本的能力

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师盲目地使用教参教案,从本质上看是缺少了一点点质疑精神,没有自己的路,就只能去走别人的路。

其实,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作者认识的局限,也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因而作品本身也有其局限。文学阅读就是需要在作者的创作基础上进行读者的再创作。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挖掘出文学作品的魅力价值。一首《锦瑟》流传千古,不正是因为其朦胧隐晦的内涵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吗?如果李商隐把这首诗的内涵交代得明明白白,诗的艺术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自身具备研读文本的能力,不能对什么教参教案都顶礼膜拜,否则我们的学生可能就是我们的复制品,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郑桂华老师曾说:教师第一次接触一篇课文,最好是独立地完成阅读。2】在备课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静下心来研读文本。先粗读一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文章体制等内容;其次精读几遍,确认文章的教学重点难点、章法布局、文法修辞、语言风格等内容;最后再开始设计教学过程,完成备课。要知道,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是教读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3】

或许,很多老师认为学校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很大,如果这样做,就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可本人认为,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备课组的力量,所有语文教师团结协作,合理分工,应当是有能力完成这项艰苦繁重的工作的。

最后,需要说明白的是,优秀的教参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完全摒弃。使用教参课件应该是在教师研读文本之后,令其成为我们自己教学设计的有益补充,但绝不能是我们全部的教学内容。

四、抓住机遇,走出自己的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平日里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备课之外,更重要的是多看书,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厚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厚积而薄发,深入而浅出。只有教师真正地理解了文本,游刃有余地驾驭了教材,才有资格去设计教学,去解读文本,才有能力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能够研读文本,独立思考,认真理解文章精华,形成独特的备课,才能因材施教。只有经过自己的钻研,教师才能对文本有更深入的体会,才能踏踏实实地站在讲台上执教,才能无愧于教师的光荣使命。

本人由衷地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能以壮士断腕的无畏勇气,摒弃旧思想,学习新思路,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注释:

【1】韩素静《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5.

【2】郑桂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

【3】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1—8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