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农村留守学生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浅议

黄薇

德保髙中


摘 要:伴随着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大、中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学生群体的出现,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农村留守学生高中英语学习水平普遍较差的困境。本文通过具体阐述农村留守学生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策略,以便广大一线高中英语教师作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留守学生;英语学困;成因;转化策略



当前,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至大、中城市寻求工作机会,使得农村留守学生有增无减,已经演变成各级学校的一个较为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提升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难度。因为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留守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亲戚代为照顾。留守学生在性格、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呈现出各种问题,使得他们在高中英语学习中遭遇困境。


一、留守学生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一)因生活问题而失去英语学习的动力

由于父母进城务工,留守学生长期处在家庭温暖缺失的环境之中,使得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家庭之外的社会当中[1]。留守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迷恋网络游戏、沾染色情暴力甚至跟社会小混混纠缠在一起等,但他们毕竟是高中生,未成年时期的思想不成熟,无法正确辨别是非曲直,反而将这些奉为自己追求的生活状态。

他们容易染上抽烟与酗酒的恶习,觉得奇装异服是时髦,为哥们义气而两肋插刀是好汉等。长此以往,学习在他们心里就变成了单调无趣的事情,尤其是英语学习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严重脱钩,根本就没有动力去学习英语。


(二)因心理问题而失去英语学习的条件

由于父母长期缺席留守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也没有人及时发现与疏导。特别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学的好与不好,反正父母不在身边,没有鼓励和夸奖。日积月累之后,留守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长期的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大部分留守学生容易自我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怯懦、缺少爱心、不愿交流,缺乏学习主动性,这对难度加大了的高中英语学习简直是致命的。高中英语学习,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生,需要互动交流,大胆开展口语训练,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有充分发挥出来。留守学生一旦将自己封闭起来,英语综合能力根本无法提升。


(三)由教育问题而失去英语学习的方向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留守学生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农村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两方面都缺乏正确引导。他们的英语学习没有计划性,家庭作业少交或不交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学校,留守学生缺乏纪律性,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外出务工的父母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常有一种愧疚感,只能将自己挣到的钱拿出来无限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最终导致留守学生树立起一种金钱万能的价值观以及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他们甚至觉得父母即使没有文化一样会挣钱,将他们奉为榜样,对读书改变命运的话题持怀疑态度。况且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极少用到,所以他们失去了英语学习的方向。

(四)因道德行为问题而失去英语学习的价值观
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处于分离状态,失去了父母环绕的关爱与呵护,也导致他们在思想认知、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失去正确的引导。此外,隔代监护问题凸显,隔代监护人大多年事已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长年受困于家务与农活,对留守学生只养而非教。留守学生在溺爱中放任自流,物质上得到满足,道德教育缺失。他们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与社会小混混一般抽烟、酗酒以及赌博等。此外,留守学生也有一部分人承担起了本该由父母承担的家庭责任,比如干繁杂的家务活与农活,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觉得父母外出打工是生活所迫,由此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容易产生仇视他人与社会的心理[2]。一旦留守学生处于以上两种状态,他们势必感觉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英语学习同样也是没有价值的。
 

二、针对农村留守学生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教师需引导留守学生扫除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依据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特征,要扫除他们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就得做个有心人,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缺乏父母的监管而惯于拉帮结派的留守学生,他们短期内是很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不做家庭作业、逃学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如同父母般的包容与关爱。教师的引导,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在学习与生活方面给留守学生更多的照顾,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对他们的一些违纪行为少一分责怪,多几分理解。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留守少年的每一点滴的亮点,并及时表扬。比如,他们读某个单词声音响亮,或某个单词书写规范认真,或者做某次作业能及时完成等等,给他们看到自己的信心。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渐渐地加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另外,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其心理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外语教学非智力因素研究中被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外向型学生表现出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倾向,他们往往主动地和别人进行英语的交流。如果留守少年还存在这一性格特点,老师应及时发挥他们的这一优点,加强他们的听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而对那些性格内向的留守少年,也可以从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语法方面进行辅导训练,这也能发挥较大的优势。因此,英语教师要根据留守少年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应得的效果。

(二)家长要根治留守学生的“亲情饥渴症”

鉴于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待在孩子身边,来自父母环绕的关爱与呵护缺失,让留守学生的心理产生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主动而密集的与孩子展开电话或视频沟通,不只是关心他们的生活,还有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特别是较弱学科的任课教师,比如英语教师多多交流,互通有无,根治留守学生的“亲情饥渴症”。一旦家长在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孩子一定会体悟到父母与教师的良苦用心,知道他们不只是关心自己的生活,还有关注自己的学习,他们不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这样一来,留守学生会慢慢被唤起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学习亦是如此。

(三)学校要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为留守学生营造温暖大家庭

目前,广大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学校要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3],让留守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当中体验到学校如同家庭般的温暖。在学校这个大家庭当中,自由而平等的学习、生活。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建立英语角、举行各类英语口语大赛、英语辩论大赛等,让留守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展现自我,不再自我封闭,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相互理解、共同协助、快乐学习的氛围。在参加活动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结语:不可否认的是留守学生在我国各级学校已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群体会一直存在。因此,学校、教师、家长要共同努力,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学习,找准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这种局面,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大壮.高中英语学习困境及提升策略[J]. 外语电化教学,2002(3):57-63.

[2]黄飞虎,李兰.留守学生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10):23-26.

[3]方玲玲.留守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以及转变方法[J]. 外语界,20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