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方言在中职普通话教学中的对比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贵州方言在中职普通话教学中的对比运用

杨月

贵阳市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 550081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贵州方言的特点,同时结合目前中职普通话教育教学的亲身实践,发现两者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共通性和差异性,通过列举两者在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点内容等方面的特点,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可以进行对比教学的内容,由此提出把贵州方言和普通话进行对比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校普通话教育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在贵阳市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普通话教育教学课程中进行实践教学,证明了此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实际运用价值,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反馈也充分体现出来此教学方法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所以在贵州省中职学校普通话教学中,引入贵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贵州方言 普通话 中职教育

前言: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在现今社会的沟通用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必须,目前国内外关于汉语普通话的教学都有了相应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在贵阳中职学校进行普通话教学的实际经验中发现,由于贵州方言和标准普通话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通点,所以很多生活中的有趣方言特征是可以很好地吸收运用到我们国内目前的普通话教育教学中的。我们在进行中职学生的普通话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贵州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教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对比教学对于我们的普通话教学将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一、贵州方言在贵州中职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语言运用中,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使用情况往往会受到居住环境,学校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中职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贵州各个地区的农村及乡镇,他们自小接触的语言就是本地的方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贵州话,他们在这种居住环境中和人交流也只能使用本地方言,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这种语言环境,这也是造成农村学生普通话基础普遍偏差和羞于说普通话的重要原因。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汉语普通话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造成中学生普通话使用欠缺的原因都有这一点: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以笔者执教的学校为例,学生们主要来自贵阳周边各个县区,笔者执教的班级里面几乎有一半县区学生表示父母完全不会讲普通话,在与父母交流过程中,学生表示会完全使用方言。由此,贵州方言在中职学生的日常语言运用中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贵州方言是中职学生普通话学习中的“硬伤”

在当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贵州中职学生面临着学习普通话中的一个硬伤——方言。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主流之下,方言还是在中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推广普通话变成了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方言对普通话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方言影响普通话的发音。职校的学生大部分出生在用方言交流的环境中,方言发音就会妨碍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说贵州方言的人,很难于纠正普通话中的“n--l zh―z ch—c sh--s ”等读音。其次方言影响着语感。职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方言,影响了正确语感的培养和形成,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运用和句子的语序上。另外,方言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方言的长期盛行使人们在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方言定势”,思维也不例外。在职校的普通话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学生开始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嗑嗑巴巴的现象,但当他用合浦话发言时,表达却极其流利,这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长期使用方言,形成了习惯,一旦使用普通话,思维便“短路”,所以,贵州方言对于我们进行普通话教学以及普通话的推行都是一种很强的阻碍。

三、贵州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贵州方言和普通话有差异性

贵州话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或者说是多支,我们一般所谓贵州话主要是以贵阳为主要标准来看,根据语音上的差异贵州境内可划分为三个方言区:贵州川黔方言区、黔东南方言区、黔南方言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贵阳方言受到相邻的四川方言的影响,加上贵阳本地居民在与周围少数民族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受到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造成了贵阳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语法方面存在某些差异。所以我们在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时候可以引进贵州方言来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1. 贵州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教学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发音方面的对比教学;例如:A、声母方面:贵州方言大部分在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分上不明显,也就是平翘舌的发音不清晰,尤其表现在z/c/s 和zh/ch/sh 的发音上,贵州方言表现为多用平舌音,极少使用翘舌音,由此要注意加强对比。B、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前后鼻音的混淆,在贵州方言中主要表现为前鼻音较多后鼻音较少,很多后鼻音的词汇在方言中被读成了前鼻音,在普通话课堂教学中,可以举例加以对比学习,在这个部分的学习中,由于词汇都涉及自己的本地方言发音,在教学中学生的投入程度很高,直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C、遇到[u]时[w]发[v]音。例:屋、无、舞、吴、务全发[vu]的音。 遇到[u]时[h]发[f]音。例:呼、湖、虎、户全发[fu]的音等等。

其次,是方言词汇方面和普通话的词汇的对比教学;在贵州方言中有很多词汇可以和普通话词汇一一对应,熟悉这些词汇,能够使我们的普通话更加标准,告别“贵普”的尴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生活中的高频率词汇来对比。(例如:洋芋——土豆、马铃薯 包谷——玉米 上该——上街 折耳根——鱼腥草 等等)



在对比教学中克服方言影响

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一向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原则。我们要明确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封杀”方言。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在普通话学习中不是要摈弃方言,而是要克服方言的影响,我们早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可以采取一些有用的方法,例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我们的课堂要坚持用普通话交流,同时鼓励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用普通话交谈。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普通话话剧比赛等,营造一个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普通话的气氛和重要性。另外,要注意加强语言修养,尽量不说方言词汇,在课堂教学中少说或者尽量不说口头禅,不说不文明的话,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一些口头术语――我靠、酷毙了等)


结语:

不管是在普通中学的学科教学中还是中职普通话教学中,教学始终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作为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学生的课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不断地寻找着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期望着能够最有效地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如果使用得当,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果,普通话和方言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是限制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做到两种语言的任意转化。贵州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教学,有助于减少贵阳话与普通话间的隔阂,便于人们交往交流,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将普通话推广进行到底,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普通话学习产生自发的兴趣,这样学生也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牟秋红. 浅议贵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J]. 科学咨询, 2008(09):79-79.

[2] 谭群瑛. 方言和普通话对比教学法在民族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以广西方言为例[J]. 时代教育, 2014(13):35-36.

[3] 程思睿. 贵州"思南普通话"与普通话语音对比实验研究[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