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理论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理论探究


王丹,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与优化,人民群众对于艺术审美的需求逐渐提升,从而有效推动了现代艺术形式的发展。基于这一社会趋势,为了进一步实现艺术需求的满足,高校应积极加强对于艺术教学工作的理性探索与分析。在此过程中,作为高校艺术教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理论对于舞蹈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现代舞蹈教育理论的合理探索与分析,从而为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国舞蹈艺术教学质量的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舞蹈艺术;教育理论;发展情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与提升,社会对于文化艺术工作的关注不断强化,从而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发展与繁荣。其中,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舞蹈凭借其所具有的强烈表现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俨然成为了当今我国社会生活中常见艺术形式的重要核心。面对这一发展形式,大量舞蹈教育与培训机构陆续出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载体,高校对于推动我国舞蹈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相关高校舞蹈教师应合理做好对于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理论的分析与探索,以便进一步实现我国舞蹈人才队伍的培养,为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一、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发展概述

(一)现代舞蹈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物质生活需求的合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舞蹈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从而有效推动了我国舞蹈行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社会需求无疑是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现代舞蹈艺术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应积极与社会需求及实践相融合,从而有效推动舞蹈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合理联系。

(二)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学科定位与发展规划

从学科定位与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舞蹈教育工作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工作者应以舞蹈发展历史作为核心。针对舞蹈专业理论与应用理论进行合理的分析探究,从而进一步实现舞蹈理论与教学工作的合理融合。其次,教师应以肢体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积极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以便进一步加强舞蹈教育与生命科学之间联系的优化。最后,教育工作者应将舞蹈创作与传播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从而有效实现对于现代舞蹈创造内容的合理探索,以便进一步推动现代舞蹈教育理论的有效发展。

(三)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工作中。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向国内剧团进行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职业舞者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舞蹈知识结构理解的完整性。就目前而言,这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舞蹈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做好舞蹈专业知识的合理优化与有效传授,以便为综合型舞蹈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换而言之,现阶段,舞蹈教学工作的目标逐渐从专业舞者向复合型舞蹈人才进行了有效的转变。

二、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理念概述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应当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要加强对学生个人爱好、优劣势的了解,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二)多样化的理念

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应当树立“人人皆有才、人人皆能成材”的教育理念。现代社会人才的规格、标准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这些都为教育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在文化课上成绩一般,但在艺术类科目具有极同的天赋。一定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在舞蹈艺术方面的价值,主动去学习。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应当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弱化“分数”。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分数并不是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教师应当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思想、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引导与锻造,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强调能力与素质更重要、更稳定。

(四)师生共成长的理念

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应当树立师生共成长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是教师单方面地教育学生,教师自身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及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三、高校现代舞蹈艺术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构想

(一)现代舞蹈理论的发展应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核心

在现代舞蹈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作为舞蹈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与实施者,高校教师在开展舞蹈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做好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界定,以便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强调人才队伍培养的应用性,以便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促进学生表演能力、教学能力、知识讲述能力以及编舞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合理提升与优化。

(二)推动传统舞蹈教学方法的变革

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相关理论指出,教师应积极做好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转变,从而合理摆脱“填鸭式”教学与“一言堂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升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教学舞蹈知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例如,在现代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做好多媒体教学资料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实现对于现代舞蹈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以便实现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优化。

(三)促进舞蹈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研究人员表示,在高校舞蹈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舞蹈教学与现今社会潮流之间的有效呼应,教师应合理做好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新规划,从而合理突出舞蹈教学体系特征,以便推动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技巧与实践创作等内容可以有效进行补充,以便为能力型舞蹈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问题上,相关理论表示,高校舞蹈教师在对现代舞蹈教育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对于舞蹈专业课程知识的高度关注,从而积极推动舞蹈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便为学生舞蹈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


结语:

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舞蹈艺术可以有效实现表演者情感意识的合理表现,同时,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艺术对于客观条件的要求相对偏低,从而有利于在社会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推广与普及,对于全民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于高校而言,为了合理实现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需求的有效满足,积极推动现代舞蹈教学理论的探索与优化。从现代舞蹈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高校在开展舞蹈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承多样化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学生、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核心,构建合理的舞蹈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方法,从而为提升我国现代舞蹈教学工作综合水平提供有力指导。


参考文献:

[1]杨文姬.长江舞蹈艺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运用——评《长江文明之旅:音乐舞蹈》[J].人民长江,2020,51(02):226.

[2]齐良男.基于职业特点下高校舞蹈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吉林省普通高校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4):147-151.

[3]汤其林.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理论与教法探究——评《舞蹈教学与教法》[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9):86.

[4]赖程程.新时期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评《民族舞蹈教育读本》[J].高教探索,2019(08):129.

[5]臧璐.舞蹈教育改革与舞蹈美学研究——评《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05):98.

[6]刘秋子.普及型民族舞蹈人才现状分析——以西南地区高校舞蹈教育为例[J].艺术评鉴,2018(2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