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下技工学校教育模式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下技工学校教育模式创新

陈燕

广州市金领技工学校 510000

摘要: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倒逼传统技工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本文就技能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下技工学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在未来的探索中,技工学校可通过在培养体系、培养理念及培养内涵上的不断突破,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培养效力,推动技工学校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技工学校;模式;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技工学校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为不同时期的建设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随着生源优选、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技工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始终不足。在经历了一段黄金的发展时期之后,开始出现了专业缺失和生源减少等方面的问题,技工学校开始从求量的生存转向到求质的生存。如何实现技工学校的平稳运转,增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继续发挥技工学校对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有效补充,是很多技工学校应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1]。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倒逼传统技工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战略,成为技工学校在新时期下突出重围的必由之路。

1技能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下技工学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就业难”和“用工荒”的怪圈,很大程度上与学校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脱节有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需要企业及学校的高度协同。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始被逐步引入并展开的多元的实践。其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场为载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实用为原则,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能够胜任一线岗位的人才。实践表明,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了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有力地推动了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精准化、实用化、产业化。而这一探索过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技工学校办学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出现偏差。

因从高等教育服务的价值取向不同,技工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不同于其他研究型人才和研究教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培养模式的。对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才能有效地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合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来[2]

1.2 技工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虚设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

技工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为社会作出一定的科技贡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兼备了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这两者的有效互助性培养,使学校学子既具备中等教育人才的知识与素质,又要具备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应对学校生源的激烈竞争,一些技术院校盲目的设置一些并不具备专业化培养能力的专业,出现边教学边定大纲边组织人员的不良现象。

1.3技工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缺乏后续的技能型人才的跟踪培养

技工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往往是针对岗位群需求下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传统的模式实施下,出现了部分技工学校并不十分注重学生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向相关专业的延伸和拓展也不特别强的深入,而造成技工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基础理论不够厚实、专业知识面不够宽泛等问题。部分在校学子的自我诉求李,也只要求专业知识够用的状态[3]

2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下技工学校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2.1 布局从技工学校到专业学位的一贯制培养体系

技能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具备生产优化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当前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在课程的衔接、培养的接力方面存有一定的断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要构建起从技工学校到专业学位的一贯制培养体系,将学段的培养内容进行整合和衔接,充分贯通当前分段式培养中的瓶颈,实现对人才最终培养目标上的统筹布局。

2.2 构建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

伴随着我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改革,职业院校所承担的责任更为重大,需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中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与用工企业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从而提升双方协同发展模式中的互惠性。深度校企合作下的高端现代学徒制将实现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职业资格证与院校毕业证的对接以及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有力地推动了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精准化、实用化、产业化[3]。

2.3 树立以“工匠精神”为突破口的培养理念

中国想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蜕变,需要众多“大国工匠”的支持和努力[4]。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应从最初的“技术习得”中解脱出来,完成向“技艺习得”的转变,让职业院校的学子在学习历程中所获得的不只是专业的技能,更是专业技能背后的“精神”追求。院校的学子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有一天会落伍,甚至被淘汰,这一现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甚至会被提速。只有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才能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3结束语

新时期的发展中,技工学校应跟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通过在从技工学校到专业学位的一贯制培养体系、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以“工匠精神”为突破口的培养理念的布局、构建和确立,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需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职业道德层面谋求新的突破,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新要求。这二者的叠加,将有力助推技工学校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法安.技工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8,(11):7.

[2]周胜奇."教学工厂"现代学徒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3):154-155.

[3]周冠男.浅谈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J].鸭绿江,2019,(18):67-68.

[4]卢笛.接轨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包装设计制作课程教学研究[J].印刷杂志,2019,(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