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之契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之契合研究

黄临霄

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

[摘要] 本文以“美育”思想为指导,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美育能力培养。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领悟美、享受美、内化美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策略

美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到活动中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在学生心田中播下美的种子。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审美意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在游戏中学习,所以老师们采用表演游戏的方法创设情境,主要用在故事性比较强、人物形象比较突出的童话类课文学习中,如《狐假虎威》、《坐井观天》、《狼和小羊》、《小马过河》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从而领略其音响和色彩的美。如在教《牧童》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歌声震林樾”一句,联想夏天知了叽叽喳喳、清脆悦耳的啼叫声;又抓住“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联想顽皮的牧童想捉知了的有趣场面。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根据创设情境的具体目的,结合本班孩子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是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展开想象,让学生体味美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初步建立美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有利于学生从中受到美育。我们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赏析词句,让学生品味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是罕见的。小学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例如以《荷花》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师采用读悟法让学生朗读体会“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景象美,一个学生在朗读时把“冒”字重读了一下,教师抓住这一发现询问学生:你为什么强调“冒”字?学生思索片刻答道:这个“冒”字让我觉得荷花是活的,它从水里慢慢钻出了水面。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试试把“冒”换成“钻”“长”“伸”“露”,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通过词语比较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冒”的妙处。

四、引导诵读,让学生感悟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体验到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范读,或激昂,或深沉,或轻快,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一些感情丰富的语段,让学生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使作者与教者、读者感情融于一体。

《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范读时,提醒注意老师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这样引导,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又《桂林山水》一文,作者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五、仿说仿写,让学生创造美

生活处处都有美,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件、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如写同学之间宽容谦让的《特别的作业》,写亲情之间血浓于水的《科林的圣诞蜡烛》,还有写感人师生情的《老师领进门》,写坚强毅力的《科学奇才霍金》。这些社会实际的真实写照,让学生了解了人际间的友好关系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欣赏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艺术珍品。这些人物形象能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文中人物所具有的人格美,受到美的震撼,对于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观察中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掘事物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引导他们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了重新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这种仿说、仿写、配画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开端。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模仿还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六、结语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美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根据学科的特点来实施美育,从而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思维,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黎照.科技创新教育理念[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144.

[2]严晓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136.

[3]孙振华.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2015(5):15 -17.

[4]董奇.探究性学习: 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深圳大学学报,2016(5):147 -152.

5fa4fc99499dd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