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文化与数学教育智慧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浅谈民族文化与数学教育智慧融合

郭友敏

贵州省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从来没有懈怠过,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中国传统数学家在数学哲学观念上受到民族文化,尤其是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数学家所理解的数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具有一致相通性。

关键词:民族文化;数学教育;智慧融合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显著。数学教育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渗透民族文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优化数学教学设计,满足教育部门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1中国古代数学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

大多数中国传统哲学家都把本体与物的关系看成是一体的,而且传统社会是一个只有此岸世界,而没有来世的彼岸世界的现实主义社会。即使是佛教想打造一个彼岸世界,但是最终被中国传统文化给化解为此岸世界。在一个世界观念之下无法建立现实世界与理论世界的同构的关系。在这种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之下,是无法产生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因为“理念论”至少需要有两个世界,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因此,中国传统数学的本体也应该像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一样存在于可感或具体的事物之中,而不是物之外的单独的存在于另一个客观的理念世界,具体来说就是“数”存在于可感的事“物”之中的数学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观”的角度来说,中国人对“知”的要求是附带,关键是对“行”的要求。“行”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但是“知”的世界只是存在于“行”的世界之中,因为没有“行”,“知”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从传统社会“知行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也是一致的,也就是本体(知的对象)寓于事物(行的对象)之中。由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行观”也可以大致推出传统数学研究对象“数”只能存在于事物之中,而不能存在事物之外。其实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推出中国传统数学研究对象“数”的存在方式。由于中国传统数学是经验数学,这也决定了数学对象应该存在于具体或可感的事物的实践之中,而不是脱离可感或具体的事物而在实践之外存在的,实际上这种观点与以上的知行观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

2借助多方力量开发数学课程

开发课程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过程,具有长期性、任务艰巨的特点,特别是数学学科具有的逻辑性强、严密性强的特点,如果不采取精致的开发过程,会使开发课程的质量大打折扣,使课程开发的意义大大缺失。所以,在改革民族地区课程时,需要创建良好的开发课程环境。综观我国课程开发过程可知,虽然新课改为课程改革标明了方向,但是课程开发的环境却却有不成熟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首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提出的要求不够清晰、明确,系统标准不够完善,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程开发中缺乏针对性指导。其次,课程开发涉及的范围具有较窄的问题,参与人员单一化,分析原因是学科专家较少,参与群众少。通过分析国外科学的课程开发过程,再结合我国教育的特点,需要在民族地区创建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统一标准,把各项指标详细化,使课程开发有清晰、明确的指标。课程标准的设立可以参考民族地区群众提出的意见,再根据教师、课程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进行综合性制定。另外,民族地区要鼓励多方面力量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采取机构与组织合作模式,让课程开发即不是机构专业,又不具备难以完成的问题,使课程开发质量得到保证。综观我国民族地区,可以发挥出当地大学具有的作用,利用大学资源,由大学专家研究课程开发,并参与科研设计过程,从而使地方文化课程专业性能得到保障,特别是数学学科,需要数学专家、研究学者共同参与,使数学专业性能有效保证。由于民族文化是由当地文化构成,在课程开发时还可以吸纳少数民族成员加入,能够争取更多的支持,促进开发的顺利开展。

3民族语言与算术教学

算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而算术的教学又是从自然数的教学开始的.在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且汉语通用程度不高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数学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差异.对于低年级的民族儿童来说,他们所熟悉少数民族的语言多于汉语言;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其他民族儿童来说,引入少数民族语言可以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优化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文化包含数学思想、数学精神以及数学方法和观点,同时包含数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数学和传统文化的联系,优化数学教学设计,保证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引入我国的古代文献《周易》,以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设计中,从八卦的八方以及象征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通过八卦可以表现世间万物。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我国的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表示法,通过数学知识和背景的拓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文化知识的引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感受数学家的品质,借助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环境,体会道法自然的传统文化理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应深入发掘数学知识内涵,将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与数学教育相融合,能够使少数民族地区中存在的丰富数学知识融入当地学生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且提高了数学核心素养,有效完成新课改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稳固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永超,肖绍菊.苗族银饰几何元素探析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育学报.2016,(01):12-13.

[2]申玉红.云南景颇民族服饰中的数学文化及其在教学中应用的探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05):21-22.

[3]周长军,申玉红,杨启祥.云南德宏傣族文化中的数学因素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0,(03):32-33.

[4]陈杰,邢灵博.民族文化视角下的数学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2):33-35.

[5]赵树欣.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9,(0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