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居住区道路绿化植物调查及景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衡水市居住区道路绿化植物调查及景观分析

王芳芳1 刘国荣 2

1 , 2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采用样地法、频度分析法对衡水市不同档次的6个居住区内道路绿地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植物种类共31种,其中蔷薇科、木犀科和豆科的植物所占比例最多。从生活型来看,落叶乔木12种,常绿乔木3种,灌木8种,草本8种。植物应用频度表现为:落叶乔木>灌木=草本>常绿乔木。植物配置主要是乔-灌-草、乔-灌和灌-草等结构,除了利用植物的空间层次营造景观效果外,还利用了园林其它要素如山石、水体等来丰富居住区景观,以期为今后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建植的层次结构要求和植物种类的选择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居住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1 绪论

随着“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衡水市开展了“春季洗城”、“提质、增绿”、“绿色生态园林规划”等工作内容,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湖园林城市,园林绿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1]。其中居住区绿地是展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绿化用地。

2 调查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内容

依据居住区绿化率大小,对衡水市不同档次的6个居住区(东方太阳城、丽景名都、宝云温泉花园、广厦家园、萃景家园和安居小区)的道路绿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比较分析不同居住区道路绿地的景观效果,根据道路景观的特点,推选比较适合衡水市居住区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以期对衡水市居住区道路绿地的景观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2 调查方法

2.2.1 典型抽样法

据样地最小面积原理,采用典型抽样法[2],对道路绿地的三类绿化带分别进行取样,均选取2个20m×20m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样地,每个居住区选取6个样地,共选取36个样地。

2.2.2 频度分析法

频度是指某种植物出现样方数占总样方的频率[3]。通过分析植物应用频度,得出并推荐适宜的居住区道路绿化植物,为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提供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种类及应用形式分析

衡水市6个居住区内道路绿地应用植物种类有31种22科。其中,蔷薇科和木犀科的植物所占比例最多,分别占19.3%和16.1%;其次为豆科,占9.7%;最少的是百合科、杨柳科,共占3.2%。配置方式多为列植和散植,共有17种,占


54.8%。列植多应用于行道树,常见种类有白蜡、法桐、银杏、栾树、国槐等树干笔直的树种,在道路绿化中起到方向指引、空间分隔的作用。散植如龙爪槐、龙柏等孤植树,对其树形进行了一定的造型设计,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来增加景观变化。

3.2 植物应用频度分析

植物出现的频度并无规律可循。其中,白蜡、法桐、女贞、早熟禾均出现在6个居住区,应用频度为100%;其次,月季、银杏、龙爪槐、紫叶李等应用频度在66.7%-83.3%之间;蜀葵、马蔺等草本植物应用最少,应用频度为16.7%。而丽景名都小区的植物种类最多,有25种,约占植物总数的81%;其次是东方太阳城,有20种,约占65%;安居小区的植物种类最少,仅15种,占48.4%。可能是因为道路绿地面积较小、小区建成时间相对较长、植物的优胜劣汰等因素影响了绿地的物种丰富性。

3.3 植物景观分析

植物景观是指在园林中植物和植物或其他园林要素相互组合展现出的面貌,通过人一系列生理反应,如感官的作用,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园林景观的主体是园林植物,从植物的观赏性、配置的空间效果及与园林要素融合等进行分析。

3.3.1 植物观赏特性

依观赏特性不同,可分为观花、观叶、观干或观形[4]。由于植物观赏特性的不同,其营造的景观效果亦不同。衡水居住区应用植物多为多部位观赏,如银杏观叶形、叶色、枝干,龙爪槐观枝干、冠形等。其中,以观花为主的14种,占45.2%;其次是观叶、观枝干的分别为9、8种,分别占29%、25.8%;最少的是观果,仅3种。从花期来看,夏季观花的最多,有14种;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少,仅3种。在色彩方面较丰富,有红、橙、黄、紫、绿等色,其中,绿色最多,有12种,占38.7%;其次红色,有7种。

3.3.2 不同类型绿化带植物配置景观分析

依绿化带功能不同可分三类: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5]。分车绿带指车行道中间的分离带,具有空间分割、导向、连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行道树绿带主要以行道树为主,设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路侧绿带常选观花或观果等植物,增强道路的景观效果,从而提高观赏性,是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带。

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而言,不同类型绿化带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其中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配置方式均为乔-灌-草和乔-灌两种,但分车绿带多应用于后者,而行道树绿化带多应用前者;路侧绿带为乔-灌-草和灌-草两种,灌-草的配置方式多于乔-灌-草的应用。依照各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条件,通过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以供给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从植物群落水平结构而言,分车绿带常选用的搭配植物有白蜡+国槐+龙爪槐+月季+女贞+黄杨;行道树绿带常选用白蜡+国槐+栾树+柳树+法桐+紫叶小檗+女贞+黄杨+早熟禾;路侧绿带常选用龙爪槐+紫叶李+蜀葵+碧桃+紫荆+紫叶小檗+早熟禾。可能是因为绿化带的功能不同,其植物的选择、空间的营造、景观的表现也不同。

生活型主要集中在落叶乔木、灌木、草本上,分别有12、8、8种,分别占38.7%、25.8%、25.8%;而常绿乔木较少,仅有3种,占9.7%。在物种选择方面,应加强对常绿植物的应用,将植物的时序、层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提高物种丰富度,创造更加良好的景观。

3.3.3 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融合分析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园林要素使景观更贴近于自然。从居住区调查可知,高档小区注重植物与地形的融合,如丽景名都设置下沉广场,与植物搭配协调,也有空间的层次变化;而低档小区则有简单绿化。

4 总结

衡水市居住区内道路绿化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目前注重将生态、娱乐、休闲等功能集于一体,打造更加人性化、适宜的居住环境。植物配置群落注重对常绿植物、行道树的应用;如今地被植物也较为常见,可能是考虑到植物的季相及色彩等因素的效果,但对草本植物应用仍然较少,可能与其管理费时费力有关。居住区内植物物种重复使用率高,缺少丰富的组合变化,导致绿化树种不够多样化,景观效果较为单调。

参考文献:

[1] 吴人韦.支持城市生态建设[J].城市规划,2000,24(4):31-33.

[2] 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

[3] 曾婷.衡阳县城区植物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17.

[4] 胡秀琴.福建东山岛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5] 宋禹辉,周蕴薇.东北居住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以沈阳、长春、哈尔滨小区为例[J].北京园林,2008(2):7-11.


作者信息:王芳芳,女(1980.10.16—),汉族,河北景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



1 作者简介:王芳芳(1980-),女,衡水桃城区人,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讲师,农学硕士,主要从事花卉学、插花艺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Tel:13633283472;Email:hsxy_ff01@163.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