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双河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元素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3


渝东双河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元素特征

李国江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 ,山东 东营 257064

[摘要] 五峰组~龙马溪组是渝东地区主力产气层,在新区块准确卡取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层位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双河向斜岩心的岩性特征、层位划分、元素特征的认识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向斜元素显示特征与岩性特征对应性较好,且在小层的划分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对今后在该区块地层卡取、小层的分层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渝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元素特征;


双河向斜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双河镇,构造位置位于忠县-丰都区块双河向斜。在西北区块的涪陵区块早期勘探时元素录井技术应用较少,在区域上应用也较少。在双河向斜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现场元素录井应用较早,在双河向斜的主力目的层应用效果较好,在直井眼的小层划分和直改平地质导向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前期大量页岩气开发井试油分段效果进行了对比,为尽可能充分利用体积压裂,根据各评价参数,选择各参数相近的连续井段划为一个试油段,单长不大于90m和不小于60m。由于影响压裂的最主要因素为脆性矿物含量,为了充分使用体积压裂,优先按照脆性矿物含量分段,其次按照TOC含量,最后考虑含气量;对水平段首先根据脆性矿物含量相近的井段划分大段,然后在已划分的大段中按照TOC以及含气量来分段,选取TOC含量和含气量相近的井段划分不同段长的试油段或者选取TOC含量和含气量明显差异的井段划分相同段长的试油段,目的都是便于后期生产测井后对比分析影响产能的因素。

1 区域地质概况

重庆地区受西侧华蓥山、东侧齐西深大断裂带的影响,广泛发育北北东向和北东-北东东向隔挡式褶皱。北北东向构造典型的有方斗山、明月峡、华蓥山等巨型背斜,这些构造带褶皱强、隆起高、延伸长、沿轴或两翼往往伴生有顺走向的逆断层,表现出很强的压性和压扭性特征;北东-北东东向构造有温泉井、南门场、云安场以及黄草峡、大山坪背斜,构造分布虽普遍,但常受到其它组系构造的干扰,如万县、云阳以东受大巴山弧形构造影响逐渐变为近东西向,川东南一带受北北东向一组构造强烈干扰。从互相干扰和变动强弱分析,北东东向形成时间相对要早,而北北东向较晚。

2 储层岩性特征

双河向斜龙马溪组岩性为灰黑色页岩、黑色碳质页岩、灰黑色页岩、深灰色页岩,质欠纯,普含粉砂质,均匀分布,深灰色页岩与灰黑色页岩不等厚互层,以深灰色页岩为主,页理较发育,致密,性硬、脆,纹层间水平微细缝相对发育,岩心浸水实验时普见冒气处。层理呈水平状且发育,见星点状、条带及斑块状黄铁矿分布;部分岩心断面见笔石生物化石,局部富集。

五峰组岩性为黑色碳质页岩,质欠纯,质欠纯,碳质分布较均匀,染手。页理发育,致密,硬、性脆,普见冒气处。层理呈水平状且发育。高角度微-细裂缝发育,呈半开-开启状,大部分被方解石充填。见多处黄铁矿斑块及条带,底部见多条泥岩条带。岩心断面笔石生物化石数量较多,个体较大,保存完整。

3 录井元素特征

从龙马溪组开始元素录井。根据岩屑、岩心元素特征结合岩屑常规描述鉴定、钻时等资料,对区块特殊录井段进行小层划分。

龙马溪组顶部以Si、Fe和Mg降下、Mn和Ca减小半幅点与小河坝组分界。同样从单元素的变化特征上看,龙二段与龙一2亚段元素分层特征无明显变化。而从龙一1亚段开始各元素的含量均较上部地层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下面主要讨论龙一1亚段的单元素特征变化情况。元素特征显示:

龙一14小层Ca和S的值均较龙一2增大,其中Ca和S的曲线变化特征自上而下呈增加趋势,而该层AL、Mg和K的值则较龙一2明显降低;

龙一13小层Ca和Si的值较龙一14小层整体相对增大,而K和Fe的值则较龙一14小层偏小;S、Ca、AL曲线呈锯齿状起伏,与上下地层区分明显;

龙一12小层Si、S的值较龙一13小层偏大,而K、AL和Mn的值则较龙一13小层明显降低;

龙一11小层Mn和AL的值较龙一12小层降低且曲线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而该层Si、S和K的值均较龙一12小层增大,其中Si的值出现高峰值。

五峰组Mg、Ca和Fe的值均则较龙一11小层偏小且曲线自上而下逐渐降低,五峰组顶部P的值逐渐降低。五峰组底部以Ca明显增大半幅点与下伏临湘组分界。

4 元素录井应用

根据计算所获得的TOC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含气量,对分析井段进行了储层参数解释,并按照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页岩气开发事业部、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的《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地区下志留系统龙马溪组小层划分对比手册》中附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储层分类标准》(优质页岩划分依据为TOC>2% ;孔隙度>3%;含气量>2m3/t;脆性指数>55%。特殊录井中可获得的参数分别是TOC、含气量和脆性矿物含量)对分析井段进行了储层综合解释。

××井元素录井共计解释储层7综合解释了7段储层:其中井段1532.50~1536.70m为Ⅲ-Ⅱ类页岩气层,厚4.20m;井段:1536.70~1593.40m为Ⅲ-Ⅰ类储层,厚56.70m;井段:1593.40~1624.20m为Ⅰ类页岩气层,总厚30.80m(表1)。

1 ××井直井段录井储层解释成果表

层号

层位

井段

厚度

总有机碳

黏土总量

石英

方解石

脆性矿物

总含气量

解释结论

(m)

(m)

(%)

(%)

(%)

(%)

(%)

(m3/t)

1

龙一2

1532.50~1536.70

4.20

1.5

/

/

/

60.9

1.6

Ⅲ-Ⅱ类页岩气层

2

龙一14

1536.70~1593.40

56.7

2.4

43.0

36.7

2.7

59.1

2.2

Ⅲ-Ⅰ类页岩气层

3

龙一13

1593.40~1606.80

13.4

4.8

20.2

57.7

3.5

64.1

4.0

Ⅰ类页岩气层

4

龙一12

1606.80~1617.60

10.8

4.7

18.4

65.8

3.6

68.7

4.6

Ⅰ类页岩气层

5

龙一11

1617.60~1619.30

1.7

5.8

16.0

71.3

2.4

69.4

5.1

Ⅰ类页岩气层

6

五峰组

1619.30~1622.50

3.2

4.3

11.5

78.5

2.2

72.4

4.2

Ⅰ类页岩气层

7

五峰组

1622.50~1624.20

1.7

2.1

35.9

54.3

/

63.9

2.7

Ⅰ类页岩气层

通过元素录井实测矿物成份分析与测井解释成果表明:硅质矿物含量较高,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粘土矿物较低,有利于储层改造。

据特殊录井资料,双河向斜龙马溪组~五峰组页岩Si元素含量最高,页岩主要由粘土、石英等矿物组成;Al元素次之。水平段龙一11小层:Ca、S、P低值曲线值对应尖峰状高伽玛值呈峰状高值;水平段优质层一般表现低Ca(<10%)、高Fe、高Al、高Si特征。龙一11小层S元素含量最高,证实了含气性最好。

5 结论


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龙马溪组底部至宝塔组元素的变化,多种方法相结合识别箱体可判别小层特征,结合现场录井资料和随钻元素资料判断钻头在地层中的位置。

元素录井具有多项优势,特别由于其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强,能解决水平段导向存在的多解性问题,实现精准定位。

岩屑元素录井方法在水平段钻进中具有快捷、准确指导储层钻进的重要作用。通过元素录井资料总结发现,从从韩家店组开始,至龙一2亚段底部,Al含量呈缓慢升高或者平稳趋势;从一2亚段底部开始,至五峰组底部,Al含量逐渐降低。Fe含量变化趋势与Al一致,韩家店组底部-龙一2亚段底部先缓慢升高,然后自龙一2亚段底部开始往下,Fe含量逐渐降低,说明页岩逐渐变纯,进入五峰组后Fe含量升高,同时对应了Ca含量升高,页岩纯度相对龙一11层变差。

参考文献

[1]吴俊石.X射线元素录井在南川页岩气田龙马溪-五峰组地质分层中的应用.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年2期.

[2]李昂,袁志华,等.元素录井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勘探中的应用.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5年2期.

[3]朱红涛.随钻伽马及元素含量曲线特征分析技术在页岩气井导向中的应用.录井工程,2017,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