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实施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实施体会

刘旭 汪远珍 唐娟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分析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诊的300例门诊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占150例,其中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病人在护理中配合给予心理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手术患者配合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负性情绪,作用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门诊手术;焦虑情绪;影响


随着医疗水平和临床服务的不断发展,广大人群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只局限于治疗方式,同时也包括医疗环境与优质的护理服务。由于门诊手术所需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的心理状态不佳,造成手术过程中容易紧张、焦虑、恐惧等,降低了手术的效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应激反应源,对于患者预后、术后康复水平及心理状态均具有直接影响,平稳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更能够有效地提升治疗有效率,但很多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误区,认为自己病情十分严重,才需要接受手术,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过重的心理负担及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以人为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患者开展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方位护理,可使患者深入了解手术的基本流程、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降低患者顾虑,提升治疗依从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内收诊的300例门诊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占150例。对照组:94例男性,56例女性。研究组:89例男性,61例女性。两组病人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分组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照手术要求,术前介绍手术流程,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并说明术中配合事宜及注意事项,术后,叮嘱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宜,并告知复诊时间。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前。一旦决定做手术,大部分病人会出现不良情绪,尤其是初次手术病人,临床上,以紧张、恐惧、不安、焦虑等为显著表现,直接影响手术治疗。对此,术前,护士应该进行心理疏导,综合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了解病人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倾诉,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感受,获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缓解病人负性情绪。同时,护士详细介绍疾病知识与手术流程,告知患者门诊手术一般都是小手术,时间短,且出血量少,无需焦虑,保持平常心,积极配合医师即可。另外,护士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病情不良情绪,保持最佳身心状态,配合治疗。②术中。进人手术室后,护士协助病人上手术台,并根据手术类型,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摆好体位后,进行简短交流,根据实际病情,告知病人手术时间大约多长,并叮嘱病人积极配合。术中,护士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病人呼吸及脉搏等,采取呼吸训练、放松、分心法等方式,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术中,若是允许,护士与病人进行交谈,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③术后。结束手术后,护士一边包扎伤口,一边询问病人有无出现不适感,叮嘱病人术后休息30min,若是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指导病人平卧,深呼吸。在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向患者发放护患联系卡,主要内容为:患者一般情况、换药和拆线时间、科护士长姓名,联系电话等。最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回访,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另外,护士向病人详细介绍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叮嘱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越高表示病人焦虑情绪越严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调查病人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实行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1.4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予以T值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评分

护理前,研究组S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2,P=0.151),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1,P=0.000)。

2.2护理满意度

调查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5±5.38)分,对照组评分为(89.91±4.58)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5.789,P=0.000)。

3 讨论

门诊手术是院内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其流程快、手术时间短,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再加上术前短暂的手术沟通,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了解程度欠缺,因此也出现了治疗依从性低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升高,“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模式近年来在本院门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门诊手术过程中,配合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疏导病人负面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情绪状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手术疗效。这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25.38±6.14 vs 29.01±4.8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25±5.38 vs 89.91±4.58)。

综上所述,门诊手术患者护理中,应该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病人负性情绪,增加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韩玉如,黄燕妮,谢艳红.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基层医院常见门诊手术患者晕厥的预防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7):1001-1002.

[2]曹新平,王伟,钱丽萍.门诊手术患者术前口服咪达唑仑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15,41(19):2326-2327.

[3]王姣丽,杨光喜,李祖英.认知和心理干预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