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王丽娜 刘妍(通讯作者)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北京 海淀 100091

【摘 要】目的:探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评比两组护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作比较,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低,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孕产妇心理护理中有利于改善负性情绪,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循证护理

对孕产妇而言,因为需要面对和经历怀孕、生产等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很容易有情绪反应、精神紧张的情况出现,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免疫机能和抵抗力,增强机体对各种细菌的易感性,感染率升高,自然会对麻醉及手术安全产生影响。循证护理将有价值的科学论据作为依据,通过发现问题、寻找证据的方式,科学、客观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将最佳护理方法提供给患者[1]。本文收集本院收治的2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具体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年龄20-32(26.4±2.8)岁;其中58例经产妇,32例初产妇;试验组年龄21-31(25.8±2.7)岁;其中59例经产妇,31例初产妇。两个组别的临床资料加以比较后,P>0.05,能够给予本次公平对比。

    1. 方法

对照组实施的为常规护理,入院后给予孕产妇基础性,尽可能满足其各方面的合理性需求,协助其做好有关检查。试验组实施的为循证护理,入院后同孕产妇进行密切交流沟通,对孕产妇心理状况进行询问,将循证问题提出,包括常见心理问题、如何改善负面情绪、如何减少不良反应对妊娠的影响。归纳、总结孕产妇心理问题的原因所在,评价临床护理问题,制定和实施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入院后:护理人员在孕产妇办理住院后需要热情接待,保持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基本情况、妊娠过程中的相关注意要点,鼓励、安慰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需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点普及和宣教;(2)住院期间:在此期间,需要对孕产妇的错误认知、生活行为习惯进行纠正,将分娩相关书籍、资料等提供给孕产妇,孕妇专题知识讲座需要定期举办,尽可能的帮助孕产妇对有关知识进行充分掌握。于病房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指导和操作示范,确保可对所有孕产妇的妊娠期心理变化有所了解。叮嘱其做好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心理准备工作,合理选择适宜自己的分娩方式;(3)分娩后:帮助孕产妇快速适应母亲角色的转换,护理人员在其分娩后需进行身体状况的询问,将相关产后检查工作做好,同时予以新生儿知识、技能的指导。叮嘱孕产妇分娩后对新生儿关心、爱护、抚摸等,保持情感方面的良好交流。叮嘱产妇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同时生活习惯要科学、合理,若有意外情况出现,及时回到医院接受检查。

    1.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自然分娩情况及产后出血情况,评定心理状况采用的为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两项评分越高的情况下,说明的是心理状况越差[2]

    1. 统计学评析

处理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时用(%),对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描述时用(5fa36486ef667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对比用t检验,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更高,产后出血率、SAS评分、SDS评分更低,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

表 1 评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的差异

组别

自然分娩(%)

产后出血(%)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对照组(n=100)

75(75.0)

12(12.0)

46.4±0.4

40.4±0.5

试验组(n=100)

89(89.0)

3(3.0)

23.4±0.4

24.4±0.7

x2/t

6.6396

5.8378

406.5863

185.9962

P

0.0099

0.0156

0.0000

0.0000

3 讨论

妊娠及分娩对女性意味着角色和身份的转变,由于大多数孕产妇缺乏基础性的医学知识,再加上妊娠期间难免会有恐惧不安、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出现,心理应激会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延长生产时间,增加产后出血危险。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时需要重视心理干预,以切实提升生产质量,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3]

循证护理又名实证护理,其依据科学的结果进行疾病的治疗,让患者及其家属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打破传统只遵医嘱的护理工作模式,由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将最佳、最新的证据找出来,再开展各项护理措施[4]。孕产妇心理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借助信息化手段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帮助,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产妇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可能,提高预防保健和康复知识的认知能力,促进母乳喂养[5]

此次研究结果为: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高,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4项数据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足以表明,循证护理应用于孕产妇心理护理中有利于改善负性情绪,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邢立辉,史春香,刘根莉.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6(10):20-22.

[2] 韩艳艳,李春燕,丁雅芳.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20(6):36-38.

[3] 张莉.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5(32):470-470,471.

[4] 方光萍.循证护理模式对待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81-84.

[5] 刘莉莉.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08(6):365-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