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骨伤患者外治法的组方结构及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浅析中医骨伤患者外治法的组方结构及临床应用

李文元

重庆东华医院 400032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骨伤患者外治法的组方结构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8月200例中医骨伤科收治采用外治法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外治法组方结构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200例患者中主要采用的外治法包括穴位敷贴、中药涂搽、中药熏洗等方法,其中单一用药58例,联合用药142例。穴位敷贴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续断、骨碎补、牛膝;中药涂搽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红花、桃仁、细辛;中药熏洗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鸡血藤、伸筋草、莪术。200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显效52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7.5%。结论:中医骨伤外治法有很多,目前多数患者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且总体疗效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外治法;应用效果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引起。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该病临床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1]。目前临床医学对于该病主要是采取药物以及物理治疗,但是总体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仍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2]。中医将该病归属于“膝痹”、“骨痹”的范畴,认为该病的病机在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气淤血滞,其中正气不足为本,气淤血滞为标,在临床治疗中要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需要采取祛风除湿、温经活络、行气活血的治疗原则[3]。外治法是中医中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用药物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优势。因此文章选取2018年6月-2020年8月200例中医骨伤科收治采用外治法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8月200例中医骨伤科收治采用外治法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年龄为32~81岁,平均为(63.5±4.6)岁。入选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关于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中关于“骨痹”的标准。排除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以及过敏体质患者。

1.2方法

统计外治法组方结构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本组入选患者的组方结构分析

本次研究中200例患者中主要采用的外治法包括穴位敷贴、中药涂搽、中药熏洗等方法,其中单一用药58例,联合用药142例。穴位敷贴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续断、骨碎补、牛膝;中药涂搽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红花、桃仁、细辛;中药熏洗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鸡血藤、伸筋草、莪术。见表1。

表1 不同外治法组方结构特点

用药方法

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

穴位敷贴

续断、骨碎补、牛膝

中药涂搽

红花、桃仁、细辛

中药熏洗

鸡血藤、伸筋草、莪术


2.2本组入选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0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显效52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7.5%,见表2。

表2 本组入选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疗效

例数

百分比

痊愈

108

54.0

显效

52

26.0

有效

35

17.5

无效

5

2.5



3.讨论

西医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措施,药物治疗主要是以非甾体消炎药、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非药物措施包括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复发率也较高,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4]。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医外治法在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但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能够获得更多患者的认可。因此本次研究中主要对中医外治法的组方结构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中200例患者中主要采用的外治法包括穴位敷贴、中药涂搽、中药熏洗等方法,其中单一用药58例,联合用药142例。《黄帝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提倡采用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强筋健骨的治疗方法[5]。穴位敷贴主要是通过辩证取穴并外敷中医膏药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能够调理局部经络,加速外邪排出,从而达到通常气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中药涂搽则主要是通过在患处涂抹各种中医药膏,在涂擦的过程中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从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中药熏洗主要是将中药熬制后的汤剂熏洗关节,能够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穴位敷贴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续断、骨碎补、牛膝,其中续断具有强筋骨、补肝肾的功效,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牛膝具有强筋健骨、逐瘀通经的功效;中药涂搽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红花、桃仁、细辛,其中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功效;中药熏洗中用药频率前三位的中药材为鸡血藤、伸筋草、莪术,鸡血藤具有补气养血、填精补髓的功效,伸筋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本次研究中200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显效52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7.5%,由此可见中医外治法总体疗效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外治法有很多,目前多数患者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且总体疗效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志勇,陈伟洪,陈勃, 等.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56-58.

[2]贾鹏辉,张宏军.中医药内外治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6):461.

[3]许怀来,徐凡平,黄明华, 等.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11):85-88.

[4]刘一峰.通络活血热敷灵治疗骨伤骨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9):154-155.

[5]何建群,方贺.消肿定痛膏外敷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后肿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