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患者症状转归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患者症状转归情况分析

张在林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 唐山市 063000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患者症状转归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01-2019.12月收治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28/29(96.56%)明显高于对照组23/29(75.86%),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灸模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方法;症状转归;情况;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方法两种,而近些年大力推行了中医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作用,使其治疗效果得到了保证。同时为缓解病患因腰椎病压迫造成的疼痛感,提升预后效果进而在治疗方案中加入连续护理模式,从疾病治疗成效与依从性入手有效改变患者机体状况。非手术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牵引、功能锻炼等[1]。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气滞血瘀及肝肾亏虚所导致的一种疾病,针灸是中医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方式,综合了生理学及接解剖学技术,针灸能促进病灶周围血管加强收缩,同时刺激机体神经加强应激反应,借此改善腰椎血液循环。另外,还能加速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恢复纤维环。再将艾灸配合使用使其发挥祛寒散邪,行气活血,散瘀消肿的作用,改善微循环达到活络组织目的[2]。为此,本文选取我院2019.01-2019.12月收治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9.01-2019.12月收治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0-69岁,平均(55.5±2.4)岁;实验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41-70岁,平均(55.0±2.0)岁。两组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牵引治疗,首先为患者挑选多功能牵引床做好牵引治疗实施准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要牵引位置为胸部和盆骨,由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后斟酌调整牵引重量,每天牵引一次每次约经时三十分钟。每疗程10天。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具体包含: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选取膀胱俞、夹脊、次髎、大肠俞、阿是穴作为针灸的主要穴位,现将毫针应用酒精进行消毒,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进针的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患者感到憋胀感为宜,在针柄上顶上点燃长度约1.5厘米左右的艾条,并用神灯进行照射20分钟,留针30分钟之后拔针。每天针灸两次,一个疗程为14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采用的是视觉评分量表(VAS)进行评比,满分为10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感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不明显为有效;临床症状及疼痛未缓解或加重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总有效率越高,临床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复制到excel表格中,用SPSS17.0软件进行对数据的统计和整理,用(x±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较低,相比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5fa258443e826_html_f2d3ea875aceafee.gif±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29)

5.64±1.02

1.28±0.56

对照组(n=29)

5.35±1.25

2.86±0.67

t值

0.5971

4.3219

P值

0.3249

0.0003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56%,其中显效20例(68.97%),有效8例(27.59%),无效1例(3.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其中显效15例(51.72%),有效7例(24.14%),无效7例(24.14%);实验组总与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

2=5.5500,p=0.022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断裂和髓核突出所引起的压迫和刺激神经根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可缓解症状,甚至痊愈[3]。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严重者随着自主行为下降,治疗效果不仅不会提升而且还有加重的可能性,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预后[4]。针灸是中医比较传统的一种治疗方式,综合了生理学及接解剖学技术,针灸能促进病灶周围血管加强收缩,同时刺激机体神经加强应激反应,借此改善腰椎血液循环[5]。本次实验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主要原因为:针灸可积极改变机体预后状况,加强治疗效果,此法使用优势和原则在于相比较传统治疗法,消肿效果理想。可直接作用于突出局部组织相比药物治疗直达效果好,针感直接接触病变位置放射于疼痛部位,从而松解组织粘连发挥宣通气血作用。与此同时,可以运用推拿改变患者的生理变化,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促进气血循环。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邵文达. “动静结合”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

[2]胡静. “通督疏经”针刺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3]梁凯,宋锋,何尚华,罗俏路,王彩荣,曾玲玉,梁旺,温乃元.温乃元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岀症的临床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09):10-12.

[4]陈艳林. 恢刺腰夹脊及臀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型)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

[5]晋松.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