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张光辉

彭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93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35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咽鼓管功能、病情改善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ETDQ-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可促进咽鼓管功能及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置管术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其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病情易反复,最终迁延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一般保守治疗在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控制病情进展,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术式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18-53岁,平均(35.7±15.3)岁,病程13-65个月,平均(37.9±20.2)个月;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19-55岁,平均(36.4±15.7)岁,病程14-67个月,平均(38.4±20.8)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临床实践指南:分泌性中耳炎》[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声导抗检查、纯音测听、影像学等检查确诊;③病程超过1年;④接受过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病情仍反复;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耳畸形、先天性耳聋等疾病;②合并鼻咽部占位性病变;③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④合并凝血系统疾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鼓膜置管术治疗,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或坐位,患耳朝向术者,行局部麻醉后,于鼓膜前下限弧形切开鼓膜,用吸引器将鼓室内分泌物清除干净,用地塞米松对鼓室进行冲洗,留置T型通风管。

实验组:予以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行经口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抬高其头部约30°,将蘸有地卡因(国药准字H20000309,规格:50mg,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肾上腺素(国药准字H42021700,规格:50mg,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棉片置入鼻腔内,待鼻黏膜收缩满意后,利用0°鼻内窥镜对咽鼓管咽口进行探查,选择合适的角度将手术器械置入咽鼓管咽口,利用植入器置入球囊扩张导管,缓慢加压待其达到10个压力单位后,再加压2min,退出导管、鼻内镜。

两组均持续应用抗生素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①咽鼓管功能观察:采用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对两组咽鼓管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评价内容包括耳内压、疼痛、堵塞感、嗡鸣、听声闷胀、耳内喀拉声、感冒或鼻炎影响,各项评分1-7分,总分7-49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差,症状越严重。

②疗效观察:显效:治疗后ETDQ-7评分下降90%以上,鼓室导抗图呈A型;有效:治疗后ETDQ-7评分下降60%以上,鼓室导抗图呈As型;无效:治疗后ETDQ-7评分下降不足60%,鼓室导抗图无改善。显效、有效患者占比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5fa24cc7cd631_html_5248caf81a4bebdc.gif ±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咽鼓管功能改善情况观察

治疗前,对照组ETDQ-7评分为(28.23±9.44)分,实验组ETDQ-7评分为(29.01±9.62)分,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t=0.342,P>0.05);治疗后,对照组ETDQ-7评分为(15.77±5.52)分,实验组ETDQ-7评分评分为(10.23±3.16)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t=5.153,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观察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明显较实验组97.14%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16(45.71)

13(37.14)

6(17.14)

82.86

实验组

35

23(65.71)

11(31.43)

1(2.86)

97.14

5fa24cc7cd631_html_89399484718b1745.gif

-

-

-

-

3.968

P

-

-

-

-

<0.05


3 讨论

咽鼓管阻塞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其会导致中耳产生负压,增加中耳黏膜通透性,促使血清漏出于中耳形成积液,引起中耳炎[3]。内科保守治疗以抗生素、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为主,但是难以彻底清除中耳腔内分泌物,导致病情迁延难愈,甚至造成听力进行性下降。特别是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易产生多种副反应。因此,临床建议采用手术治疗,改善咽鼓管功能,消除病因。

鼓膜置管术为传统术式,其通过恢复鼓室内气压来改善患者听力,但易发生脱管,且鼓膜愈合后会使咽鼓管再次阻塞,导致病情复发[4]。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为新型术式,其通过将球囊导管置入咽鼓管内使局部狭窄、阻塞部位扩张,达到解除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ETDQ-7评分明显下降,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4%,且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有效性。

综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效果明确,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赖世佳, 童梓德.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 29(007):47-49.

[2]李宏斌.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05):168-170.

[3]刘月红, 庄惠文, 吴旋,等.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策略和疗效分析[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6, 14(14):591-595.

[4]龚永谦, 刘洁, 罗头谷.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01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