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走进文学世界——初中语文文本研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走进文本,走进文学世界——初中语文文本研读策略

栾思雨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东大屯乡初级中学 辽宁省朝阳市 122000

摘要:“人文精神”、“语文素养”一直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重点和中心,部编版教材的改编也是紧扣这两条线,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这两部分内容。那么如何有效地贯彻“人文精神”与“语文素养”呢?文本研读则是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文章基于此点,对初中语文文本研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研读 策略研究

只有抓住了文本,才能抓住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领悟以及语文素养的培育。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认真阅读,用心去体会和感知,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所要阐释的情感理念,才能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食粮,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 初读感知,走进文本

初中语文的文学作品篇目较多,内容也很长,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初读感受,不能想当然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阅读,而是要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要让他们在读完了文章之后,能够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感受,能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为后续的深入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在学生阅读之前,就要对课文题目、作者以及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接着教师再布置一系列的阅读任务,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去阅读文章;其次要借助字典或者工具书,做到流利、顺畅地阅读文本;最后,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比如“响晴”、“慈善”、“秀气”等词汇,这些词汇在特定的文章中有特定的含义,需要学生结合文章大意,初步判断这些词语的意思。只有通过这样有条理地课前阅读,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的习惯,才能为接下来的文本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重视结构,理清文本思路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具体展现形式。所以教师要是想让学生读懂作品,就必须让他们明确一篇文章的结构。这样才能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框架结构,对整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体会,实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和理解。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在让学生阅读文本时,就必须让他们紧扣作品的结构。首先要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分析,比如《苏州园林》,很明显这很有可能是一篇说明文,并且说明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苏州园林。其次教师再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通过初步阅读可以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总述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并且也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第三到九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从多个方面具体描述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分为两层,第一层(3-6自然段)围绕“四个讲究”加以说明;第二层(7-9自然段)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表明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第十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指出了苏州园林画面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这些,也为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对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这样的行文思路,通过阅读明确文章框架,以此便能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式,为体会文章中心和情感打下基础。

  1. 研读文本,体会情感

要想实现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重视“研读”二字。“研读”和“阅读”不同,它主要讲究的是“咬文嚼字”,要让学生在掌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这样才能深刻地体会文章阐述的对象,才能明确文章的中心内容以及思想情感,进而做出更加深入地体会。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昆明的雨》时,在充分掌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问题作诱导,促使学生深度感悟文章的中心。比如在文章前部分,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白兰花)究竟是为什么?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描写这些东西的句子,比如仙人掌作者是这样写的,“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这些句子其实就从侧面说明了昆明的雨非常多、又比如作者写菌子的时候,讲述雨后的菌子种类十分繁多,并且味道也是极为鲜美的,这样也表明了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赞颂和怀念之情。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时,就要让他们将文章中描绘的事物与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以此才能深切地体悟篇末作者对故乡的思想之情,感受作者浓浓的乡情,实现对文章中心主旨的全面掌握。

  1. 结语

总之,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具备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课本教材为依托,让学生仔细研读文本,感知文章的大致结构和内涵,实现对文章的全面分析和掌握,以此获得更好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李煌昭.以问题为抓手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言”与“意”——以“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20-21.

[2]杨跃花.紧随文本步伐 升华学生素养——研读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感[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8(Z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