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刘诚

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目的: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实施多样性护理,以对其所产生的应用价值进行有效探究。方法:此次研究中观察对象的来源为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入院的132例糖尿病患者,依据住院顺序编号的奇偶特性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模式,联合多样性护理开展综合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空腹、餐后2h)较参照组均得以有效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5%(观察组)vs 16.67%(参照组),可见观察组占据显著优势(P<0.05),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多样性护理方式的开展可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控制,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显著提升,可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有力借鉴。

关键词:多样性护理方式;护理模式;糖尿病;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心内科一种出现频次较高因代谢机制运行不畅所引发的疾病[1],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受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多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若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易促使多种不良症状的产生,严重干扰患者生存质量。基于此,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为进一步探究其产生的应用价值,特将132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入院的共计1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收集的主要来源,以住院顺序编号的奇偶特性为依据将其均分为两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如下表1所示,可见其相关指标之间差异相对微小,具有研究对比价值。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表(n=132)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病程(年)

男性

女性

最低年龄

最高年龄

平均年龄

最短病程

最长病程

平均病程

观察组

66

37

29

43

71

54.07±7.31

1.2

12

6.19±2.30

参照组

66

38

28

44

72

54.11±6.89

1.3

11

6.13±2.32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将常规护理模式应用其中,主要内容为生命体征监测以及不良症状的指导等;

1.2.2观察组:该组的所有患者以上述护理措施为基础,采取多样性护理,具体如下:

(1)健康知识宣教:采取多种形式如视频、宣传册等展开健康宣教,宣讲的内容中涵盖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不良症状以及治疗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等,深化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除此之外,宣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血糖的自我监测方法[2]

(2)药物服用指导:定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评估,以便为药物服用剂量以及频次的调整提供依据;教导患者及其家属关于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以及药物存储规定[3]。针对记忆存在问题的患者,应将药物服用方法等以手写的形式注明;

(3)运动护理:运动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基本资料指标,建议单次运动时间保持在半小时,切记餐前运动;为避免低血糖出现,运动时建议由家属协助,亦或是携带糖块。

(4)心理护理:强化心理疏导,通过相关案例的讲解,优化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治疗过程中的医嘱遵照程度。

1.3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空腹状态下以及餐后两小时)进行对比;

(2)并发症状的发生情况:分别统计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性昏迷症状的患者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搜集到的数据需要借助 SPSS22.0 0软件进行处理,若 P < 0.05,则认定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对比:具体信息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对比(mmol/L,`x±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66

9.01±0.75

8.14±0.43

13.63±0.84

10.09±0.75

观察组

66

9.07±0.63

6.29±0.37

13.71±0.73

7.11±0.45

t值


0.371

8.967

0.357

8.674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详细情况见下表3。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低血糖

酮症酸重度

高渗性昏迷

并发症发生率

参照组

66

6

2

3

16.67%(11/66)

观察组

66

2

0

1

4.55%(3/66)

χ2





9.746

P值





<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因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在此过程中易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后期治疗的开展,预后疗效难以保障[4]。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多样性护理服务在深化护理质量内涵的同时,可促使患者的以上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得以有效改善。因涵盖措施的全面性与精准化,患者可通过血糖水平的自我监测参与到疾病的综合干预中[5],在血糖水平得以控制的同时,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在此次研究中,与参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得以显著降低;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4.55%,与参照组(16.67%)相比显著降低,组别之间的数据差异均展现出统计学意义(P 均<0.05)。由此可见,多样性护理方式可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中产生积极的价值,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综合提升,对后期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茗.多样性护理方式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200-201,204.

[2]钟妙桃.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171,173.

[3]滕晓辉,栾春峰.分析多样性护理在心内科糖尿病患者治疗上的治疗效果[J].糖尿病天地,2020,17(4):16.

[4]李梅,郭蕊.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干预作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3):335-337.

[5]吴春,尹瑞馨,孙然然, 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多样性护理对生活质量的价值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