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

李宁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医院 河北 新乐 050700

【摘要】目的:探讨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肝胆损伤患者共48例,施行常规手术、控制性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恢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和甲组相比,乙组术后恢复效果较佳、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外科肝胆损伤患者,控制性手术治疗模式既可增强机体恢复效果,还可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可推广。

【关键词】控制性手术;外科;肝胆损伤;恢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

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的器官,也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内容。但因该部位供血较为丰富,体积较大,于外伤作用下会出现损伤、破裂出血等问题。正常情况下,高处坠落、利器损伤、交通意外及砸伤等因素,极易导致肝胆损伤,还会出现合并伤、合并出血、感染等状况,即有效且合理的治疗方案,是保证患者身心健康的前提[1]。取肝胆损伤患者共4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取肝胆损伤患者共48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随机纳入甲组(24例)、乙组(24例)。男患者共25例、女患者共23例;年龄中间值为(46.9±2.5)岁。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 方法

甲组施行常规手术,即对损伤肝胆脾予以彻底治疗,如摘除、缝合,置入引流管送往ICU科室,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时可调整为恢复性救治。乙组施行可控制性手术治疗,即预先对患者实施剖腹探查,再依据损伤状况,施行早期简化术处理,还应对重要血管予以修补,随后施行腹腔填塞处理。若患者表现为肝破裂,可在有效修补的基础上,对肝脏血管施行阻断、结扎等操作,再切除损伤阻滞;若表现为脾脏破裂,较轻者可有效止血,否则应切除脾脏;若表现为胆道损伤,应改为胆道修补术,再置入引流管;若表现为其他胃肠道损伤,可施行对症处理。上述操作完成时,可逐一关闭腹腔,送至ICU科室予以病情监测,且同时给予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确定性手术[2]

    1.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恢复效果。包括手术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恢复面积。②比较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包括粘连性肠梗阻、凝血障碍、肺部感染[3]

    1.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恢复效果等计量资料用5fa0f179e104e_html_aad98f118e8127b2.gif 表示,组间数据采用5fa0f179e104e_html_398202ac9ee36fbb.gif 检验;并发症总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5fa0f179e104e_html_ff7518cd01decdf8.gif 表示,组间数据采用5fa0f179e104e_html_44be3ddf4075b4a6.gif 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1. 结果

2.1 比较患者恢复效果

甲组恢复效果较差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患者恢复效果[n、5fa0f179e104e_html_aad98f118e8127b2.gif ]

组别

手术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

创口恢复面积(mm2)

甲组(n=24)

15.4±0.8

25.6±12.7

22.7±2.7

乙组(n=24)

11.9±0.3

19.1±7.9

18.0±2.2

t值

20.0683

2.1290

6.6110

P值

<0.05

<0.05

<0.05

2.2 比较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乙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甲组,即8.33%<33.33%,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n、%]

组别

粘连性肠梗阻

凝血障碍

肺部感染

总发生率

甲组(n=24)

4(16.67)

2(8.33)

2(8.33)

8(33.33)

乙组(n=24)

2(8.33)

0(0.00)

0(0.00)

2(8.33)

X2




4.5474

P值




0.0329

    1. 讨论

    肝脏损伤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较为严重时会对机体功能、生理代谢造成影响,且还存在粘连性肠梗阻、凝血障碍和肺部感染等问题。目前,患者多是以剖腹手术为主,但在中老年群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术后恢复效果较差,且在躯体机能持续性退化的前提下,会增加治疗难度,合理把控治疗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尤为必要[4]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治疗为近几年新兴手术方式,涉及早期简化手术、复苏治疗、后期确定性手术等,详细为:(1)早期简化手术。是以患者肝胆损伤程度为前提施行的基础治疗操作,如肝合并胆管损伤,施行修补联合T管引流;肝脏破裂因出血量较大,应及时止血,再清除损伤肝脏组织;腹部血管破裂可施行侧壁修复治疗;空腔性脏器破裂不可立即修补,而是在有效结扎的基础上,明确是否可修补。(2)复苏治疗。是以患者并发症为前提施行的治疗性操作,即精准评估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合理补充血容量;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可输注碱性药物,若存在呼吸困难可联合呼吸机辅助呼吸,辅之营养支持,保持体征稳定性。(3)确定性手术。是对早期简化手术的完善,在有效修复损伤部位的前提下,对可能忽略的损伤予以及时处理,特殊情况下可施行重建、修补等操作,如空肠造瘘、肝叶切除和肠破裂修补、胆管引流等。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施行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术后6h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依据患者饮食喜好和病情进展,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以生活、行为等诸多层面干预措施,强化体质;戒烟酒,打造相对温馨且整洁的住院环境;术后10d禁止洗澡,确保创口处干燥清洁,杜绝剧烈运动[5]。本研究可知,甲组恢复效果较差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甲组,即8.33%<33.33%,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于外科肝胆损伤患者,控制性手术治疗模式既可增强机体恢复效果,还可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卢玉龙.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应用疗效研究[J].临床研究,2019,27(08):39-41.

    [2]杨贯民.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9):10-12.

    [3]严晶,何金鑫,肖克敏.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06):159-160.

    [4]麦天强,何明,李云峰.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06):93-94.

    [5]刘兴国.探讨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损伤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