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骨科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

曾新

贵州省黔西县中医院 , 贵州 黔西 551500

【摘要】从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先兆症状的观察、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风险评估;预防;综述

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多见。特别是下肢挤压伤、髋膝关节手术等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50%[1]。因此,对危险因素的筛查、先兆症状的观察、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及药物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提供参考。

1危险因素

1.1血流滞缓:骨折后由于牵引、石膏固定等制动引起血流缓慢。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而且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

1.2静脉壁损伤:正常的血管内膜可防止血小板的聚集以及凝血系统激活,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发生聚集,释放活性物质,并进一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和附着,故促进血栓形成。骨科患者因创伤、手术、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或输注各种刺激性强的高渗性溶液等均可造成血管壁损伤。

1.3血液高凝状态:术前禁食水、术中体液丢失导致血容量较少,血液呈高凝状态。术中输血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而库存血常有相当数量的血块和碎粒,输入这些碎粒可诱发血栓形成。术后一些止血药物的应用可增加了血液的凝固状态。术后体液不足,进食少也是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1.4其他因素:高龄、吸烟、肥胖、女性、口服避孕药、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4]

2风险评估

2.1评估:Caprini量表是美国Caprini教授团队研发,2005版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危险分层,提供预防措施。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模型是Wells量表。病人按评分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级别。2000年,Wells等,将其简化为2个风险级别[2]

2.2评估时机和频率: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在围术期中一直存在,国内陈颖等建议,老年病人选择入院24 h内进行首次评估,手术结束24 h内进行再次评估;梁妮等建议,骨科手术病人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1周3个时间节点都需要评估[2]

3.先兆观察:检查下肢有无肿胀,注意动脉搏动、皮肤颜色及温度等情况,询问病人下肢有无疼痛、酸胀。每天定时测量下肢周长,并做好记录。测量方法:病人平卧,小腿肌肉放松,于胫骨粗隆下10 cm测量小腿周长,根据Wells评估量表的判断标准,肿胀侧小腿周长大于无症状侧3 cm者为阳性[2]

4预防

4.1基本预防

4.1.1环境: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肢体保暖。

4.1.2体位指导: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脏20~30 cm。腘窝旁或小腿下避免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多协助患者做抬臀翻身等动作。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利于促进血液回流。

4.1.3生活指导:饮食宜清淡,且低盐低脂、高纤维素、维生素、优质蛋白饮食,多食新鲜蔬菜、瓜果、黑木耳等,降低血液黏稠度;多饮水(2000~3000 ml/d),补充血容量,防止血液浓缩;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吸烟者要戒烟,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收缩。

4.1.4保护血管: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输液、在同一血管进行反复的穿刺,减少刺激性药物的输注,并且选择较粗的血管,输入速度应缓慢。

4.1.5避免其他诱因:尽量不输注库存血、尽量减少骨水泥的应用、缩短手术时间等。

4.2物理预防

4.2.1下肢静脉加压泵:下肢静脉加压泵通过足踝部、小腿或大腿的气囊充气对患肢形成规律的压迫,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回流,充气后较长时间的松弛过程有利于动脉血液灌注,改善下肢微循环状态。使用时应注意时间和压力,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温度及血供,避免损伤,对于有外周动脉性疾病和急性期的深静脉血栓应禁用。

4.2.2足底静脉泵:足底静脉泵由1个可以膨胀的足底缓冲器和1个专用的脚套组成,通过软管与压力泵相连,当足底缓冲器膨胀,产生压力,足底静脉受到压迫,血液向足背流动,促进脚和腿的血液循环,增加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深静脉血栓急性期的患者应禁用。

4.2.3等级弹力袜:等级弹力袜自下而上对下肢产生循序递减的压力,起到促进下肢深静脉回流,使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消失。选择弹力袜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手术等级及手术时间进行选择[3]

4.2.4人力挤压法:进行人力挤压腓肠肌可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静脉瘀血状态,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的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其方法简单,经济适用,而且效果显著,患者容易接受

[4]

4.3药物预防

4.3.1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具有半衰期长的优点,出血危险性小,常见方法为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1次/d,用药期间应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并检测凝血酶时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于高DVT风险手术,予以肝素直接抗凝,可延缓或阻滞血液凝固,一般使用方法为5000 U肌注术前2 h开始,术后每8 h注射1次,直至出院。

4.3.2利伐沙班:口服利伐沙班10 mg/次,1次/d;在骨科手术患者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具有效性及安全性。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栓塞疗效方面,利伐沙班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而其出血发生率较低[5]

4.3.3血栓通:髋关节置换术后第1天,静脉滴注450 mg血栓通,1次/d,疗程为两周[6]

5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危险性大,但护理人员落实高危病人筛查、病情观察及活动指导等护理措施,以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为主。因此,建议今后通过询证,形成针对不同疾病、方险级别等制定个性化、标准化的预防方案,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更加精准和有效。

参考文献

[1]温辉林,王友华,顾永强,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5,35(2):145-147.

[2]胡建利,施雁,陈明君,徐倩,孙凯丽,郑玲.围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23):4065-4068.

[3]潘晓云,倪信乐,谢强丽,等.医用弹力袜预防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8,24(1):46-47.

[4]蒋美琴,徐国红,金巧玲.人力挤压腓肠肌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16(4):35-36.

[5]Lassen M R,Ageno W,Borris L C,et al.Rivaroxaban versus enoxapari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RECORD 3investigation)[J].N Engl JMed,2017,358(16):2776.

[6]吴淮.血栓通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贯彻[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2(6):64-65.

作者简介:曾新(1977.10-),女,汉族,本科学历,贵州黔西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