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病理学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病理学观察

姚佳彤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2017级临床一大班 云南昆明 650000


【摘 要】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特征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某院尸检材料为研究对象,所有观察标本均使用常规HE染色方法进行处理,其中肺组织再采用组织化学法、网状纤维、P A 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超薄切片及染色,最后使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组织标本进行观察。记过:经过本次观察研究发现,尸检对象的高热症状都为首发,在此基础上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有应用,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肺泡以及病灶出血等现象。患者全身表现出中毒性改变,肺部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群集的病毒样颗粒。结论:严重性呼吸综合征会造成全身多情损伤,肺部免疫系统受损最为严重,容易发生肺部广泛性实变,导致患者出现窘迫性呼吸困难,免疫功能急速下降,最后致人死亡。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病理学;尸检;特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患有该类疾病的试题对象进行解剖研究,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于深入了解疾病发生原理,提高疾病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本文将结合具体研究案例,对相关死亡病例的尸检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总结相关组织病变规律,并结合这些规律特征,提出相应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疾病预防措施,从而为日后更好地防范此类疾病提供信息参考。

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从某院收集3例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死亡的病例,在其病理科对尸体进行解剖。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所有尸体解剖均在患者死亡3 h以内完成。

5fa0d4a6563d3_html_8cde327653a7093e.png

2方法

2.1病理制片及组织化学染色

分别取肺、肝、肾、心脏、脑、脾、横纹肌、淋巴结、骨髓、肾上腺等组织。全部标本用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林m切片。H 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用病毒包涵体染色确定病原体;P A S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肺泡腔内渗出物、小叶间隔及肺泡壁变化。

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S P)法染色,细胞角蛋白(CK,1:5 0),上皮膜抗原(E M A,1:1 0 0),C D 6 8(1:1 0 0),白细胞共同抗原(L C A,l:1 0 0),所用抗体均为D A K O公司产品。

2.3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电镜样本取材,2.5%戊二醛磷酸缓冲液固定,1%饿酸后固定,梯度乙醇脱水,E p o n 8 1 2包埋,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染,J E M 1 2 0 0电镜观察。

3结果

3.1临床表现

3例死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均以高热为首发症状,同时出现畏寒、全身酸痛、咳嗽、干咳,1例咳血丝痰,3例发病时肺部影像学均表现为双肺片状阴影,详细临床资料见表1。

3.2肉眼观察

3例除1例阴囊明显水肿外,体表均无明显变化。内脏器官的肉眼变化主要包括肺门及腹腔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脾脏体积缩小,分别为9.8emx5.0e m x3.0em,8.2emx4.1emx2.0e m,7.4C m、3.5。mx2.0em;重量减轻,分别为110 m g,123m g,114m g;质软,包膜皱缩;肺广泛性实变,2例(A1、A 3)肺表面及切面可见点片状出血坏死,切面呈暗红色,胸腔、胸膜、肺、气管肉眼变化见表2。

5fa0d4a6563d3_html_c096365eeaae6584.png

3.3光镜观察

3例肺组织变化基本相同,肺组织广泛性实变,重度弥漫性肺水肿,2例出现局灶性肺出血及灶性肺出血性梗死。病变的肺组织呈脱屑性肺泡炎及脱屑性支气管炎改变,肺泡腔内充满大敏脱落和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渗出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水肿液,增生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增大,部分细胞相互融合呈合体细胞状,肺泡腔内可见广泛性透明膜形成;3例均见有肺组织局灶性坏死,坏死处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肺泡上皮细胞质内可见病毒包涵体,包涵体呈球形,约红细胞大小,嗜酸性染色,周围可见透明晕,病毒包涵体染色阳性;肺内支气管上皮脱落,部分小支气管壁坏死,其内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间叶隔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多数肺泡壁无明显增宽,少数增宽的肺泡壁及小叶间隔内可见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1例肺泡内渗出物呈机化及纤维化趋势,2例肺泡腔内可见多核巨细胞;肺内小静脉细胞内皮肿胀增生,增生肿胀的内皮细胞脱落,血管壁水肿,部分血管壁呈纤维素样坏死,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静脉血管内可见混合血柃,微血管内可见透明血栓。另外,解剖对象心脏、脾脏、肝脏、肾脏以及脑组织等其他组织器官,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病变细胞浸润、水肿等症状。

3.4透射电镜观察

肺泡上皮明显肿胀,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及内质网明显空泡变性。1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增生,尤以II型,上皮增生明显。增生的Ⅱ上皮细胞胞质板层小体明显减少或缺如,粗面内质网(RER)及滑面内质网(SEFR)均大量增生、扩张,扩张SR池内有电子密度增高的蛋白分泌物,部分扩张的SR内可见群集的、大小较一致的病毒样颗粒,表面有细小的花冠状微粒,颗粒大小约60~90nm.部分胞核内见有膜性层状包涵体。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肺泡腔内有少量渗出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未见单核细胞吞噬现象。

4结论

经过本次解剖研究发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特征首先表现为高热症状,其次会伴有全身性的不适,比如干咳、酸痛、感冒,甚至咳血丝等,检测血液白细胞数量将严重降低,且患者后期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肺部组织短时间内就会出现病变分离,并且急速加剧。导致该类疾病的病毒受体主要分布于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李鞋包、单核细胞、骨髓系前去细胞以及小静脉聂丕细胞等位置,同时也会对中枢神经造成一定破坏,一旦被感染后,患者免疫系统会被严重损伤,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衰退。预防该类疾病,首先要对目标患者使用抗病毒和抗感染类药物,增强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对于轻度患者可以辅助激素治疗,减少血管渗出,防止出现肺纤维化,从而起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增强病毒抵抗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松亮.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J].医药,2016,000(003):P.39-39.

  2. 潘纯,邱海波,Pan,等.病理生理学的进步改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策略[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17.

  3. 李继芳,张伟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尸检病理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8):00158-00159.

  4. 李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康复期运动心肺功能的动态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000(012):3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