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 CCU的病因分析

李小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方法:对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出监护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儿由于各种病情变化再次转入CCU,重点分析患儿病因。结果:病因繁多,具体包括:气胸以及皮下气肿2例,心包积液1例,肺内病变加重25例,家长拍背引流增多,血色素下降然后实施开胸止血1例,二次手术1例,开展了膈肌折叠术,术后心率慢1例,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拔除困难1例,实施了CVC取出术,其中转入CCU行气管插管术20例患儿。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主要是术后残余血流动力学异常,较为复杂,临床应对术中患儿解剖畸形进行彻底纠正并做好相关措施,促使患儿随访机制完善、并发症减少、再入CCU几率下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病因

临床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为了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以及术后存活率,临床上对术后综合治疗策略进行了相关分析,更新了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但是,对于部分患儿来说,在出院后,容易因为各种多样的原因[1],会发生再入CCU情况,患儿预后效果较差。本组选择32例患儿,分析了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对3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出监护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时间2016年1月~2020年1月,患儿家长均同意入组,男女分别是20例、12例,年龄42d至13岁,中位2.2岁。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房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弓缩窄(COA)2例、主动脉弓离断(IAA)1例、右室双出口(DORV)4例、心内膜垫缺损(CAVC)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

1.2方法

待患儿进入CCU,对患儿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进行监测,为患儿提供X线胸片、血常规、心脏彩超、心电图、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动脉血气等情况,使用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血气机、心电图机、除颤仪,使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于心胸外科医生以及CCU医生来说,应联合分析病例,对手术以及术后监护资料进行复习,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2],统计并记录在册。

2 结果

本组探究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较为繁多,具体如下。本组探究中,转入CCU行气管插管术20例患儿。

1 病因分析

病因

例数(例)

占比(%)

气胸、皮下气肿

2

6.25

心包积液

1

3.12

高热、心率、呼吸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肺内病变加重

25

78.12

由于家长拍背引流增多,血色素下降导致的开胸止血

1

3.12

二次手术(膈肌折叠术)

1

3.12

因术后心率慢而开展永久起搏器置入

1

3.12

因拔除困难而开展CVC取出术

1

3.12

3 讨论

临床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患儿心脏畸形,可导致患儿死亡,影响患儿预后重要因素是再入CCU,因此,临床应对此进行研究。

本组实验得出,高热、心率、呼吸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肺内病变加重是促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主要病因。由于手术需要,术中会发生全身炎症反应、术中肺血流阻断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加之心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诸多因素影响,患儿会下降术后肺功能[3],具体包括气道阻力增加、肺间质水肿、下降肺顺应性等,患儿恢复所需时间较长。术后早期,若患儿存在营养发育不良、心功能不全,容易发生呼吸衰竭、低氧血症,部分患儿会发生全身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会发生死亡[4]

分析得出,先天性心脏病若合并继发性气道发育异常或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术前,部分患儿容易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而发生漏诊现象,因此,对于可疑患儿来说,应开展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三维重建,促使患儿漏诊率大大下降。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说,虽然采用手术治疗后纠正了畸形,但是,患儿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心功能恢复,在此期间,心肌功能储备有限[5],若发生感染、发热、营养不良等情况,均可导致患儿不耐受,还可以导致患儿加重心功能不全,因此,临床应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针对病因,做好预防工作。

综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术后残余血流动力学异常,术中,应对患儿解剖畸形进行彻底纠正,对随访机制进行完善,将并发症减少,可对患儿再入CCU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Fang L,Quming Z.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034(013):980-985.

[2]胡朝阳,刘静魁,何晓琴,et al.攀枝花市3~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未治疗原因调查[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026(008):777-779.

[3]李海嵘,陈关良,方小丽,et al.西地那非与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9(23).

[4]阳广贤,黄鹏,刘剑,et al.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结果及围术期处理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3).

[5]魏一鸣.经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9(14):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