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思考

李晓娜

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塘明幼儿园 518132

摘要: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在该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促使幼儿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营造活动环境、适当选材、引导幼儿等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音乐活动的教学目的,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活动;幼儿;艺术审美能力

引言:在《指南》的背景下,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自然审美能力也是必要的培养方面。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该活动,既可以给幼儿带来无尽的乐趣,又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这就可以满足教学要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音乐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1能够增强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音乐能够有效地熏陶人的情操,促使每个人可以从音乐中获得思想启发,如果应用在幼儿教育中,能够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对音乐具有深刻地认识,如果教师能够给幼儿提供优质的歌曲,这会促使幼儿从中吸收正确的思想意识,如红色儿歌等,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对“音乐美”产生认识,能够逐渐地理解抽象的美感,懂得分辨音乐美,这会增强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1.2能够调动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幼儿的年纪中,相信多数幼儿对学习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经常会发生在课堂中不遵守纪律的问题,同时说明有些教学活动没有吸引幼儿。而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选用适龄的音乐吸引幼儿,同时围绕音乐展开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促使幼儿增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就为教师展开课堂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措施

2.1营造音乐活动环境

音乐对幼儿的作用,在于能够利用音乐节奏、语言熏陶幼儿,如果从该方面思考,可以在课堂内营造适当的音乐活动环境,将音乐的熏陶作用放大化,一方面更有利于展开音乐活动,给幼儿充足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让幼儿更能直观地感受音乐,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并且,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将虚拟化的信息加入课堂,既可以节省诸多教学成本,又可以满足音乐活动的展开需求,增强教学效果。

比如,当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时,该首歌曲的节奏较为欢快,描述冬季滑雪的场景,为了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这种场景,可以借用多媒体工具展现出来。

首先,教师会在多媒体屏幕中,将圣诞老人承载驯鹿雪橇车的图片作为背景,同时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歌词在屏幕上来回滚动,还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一些金色小铃铛、色彩丝带花等装饰物。

然后,教师让幼儿们手拉着手围成圈状,当歌曲开始播放后,要求幼儿开始从左到右地缓速转动起来,在音乐的动感节奏的带动下,相信多数幼儿会渐渐地蹦蹦跳跳起来,这就形成较好的音乐活动氛围。

再者,在播放2到3遍后,相信所有幼儿都已经较为熟悉这首歌曲,这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互相挽胳膊、换脚跳等,让幼儿再跟着歌曲节奏跳动起来,这会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最后,教师让每个幼儿坐回自己的小板凳上,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刚才的活动好不好玩呢?你们喜不喜欢呢?”,相信多数幼儿都会说:“喜欢!”,教师再问:“那么,如果老师再放一遍歌曲,你们会不会唱呢?”,这会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加深对该首歌曲的印象。

因此,从该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师围绕歌曲展开一系列的音乐活动,用多媒体工具做开头,用集体活动带动幼儿学习歌曲,这会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有利于增强艺术审美能力。

2.2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

教师在选择音乐素材时必须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得所选作品符合幼儿的发展阶段。比如,小班的幼儿对节奏明快的音乐感兴趣,他们能够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时候可以选择《找朋友》这种曲风活泼的儿歌,让幼儿将身体动作与歌曲配合进行表演,增强幼儿的节奏感,而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心理进一步得到发展,他们能够更好地辨析乐器和演奏情节,也能分清音乐的不同类型。教师在此阶段就可以选择情节性强、类型丰富的音乐作品,进一步丰富幼儿的音乐曲库。幼儿思想发展还不够成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音乐审美能力的前提是幼儿思想的正向性。

因此,教师所选择的音乐作品必须要彰显正式的价值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幼儿在欣赏美妙音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艺术鉴别能力。比如一些摇滚类歌曲以及嘻哈歌曲所表达的价值观太过于犀利,这类音乐就不适合让幼儿提早接触。

2.3教授幼儿理解音乐的技巧

幼儿在接触音乐的起始阶段是凭借直觉与本能去理解音乐,为了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必须要让幼儿掌握欣赏音乐的技巧,进一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欣赏音乐歌曲时,教师首先应当让幼儿感受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感情,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要合理看待这种差异性,只要他们所感受到的情感大致在一个方向上就是可以接受的。

在感受到作品的大致基调后,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分析音乐,从歌词、节奏去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师可以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幼儿在巨大的反差中感受到不同音乐类型的魅力。

因此,只有用心感受艺术,发挥想象力才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为了帮助幼儿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沉浸在音乐制造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在联想中感悟到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从体验感情到欣赏内容入手,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

2.4将音乐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为了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水平,教师可以让幼儿将学到的音乐技巧以及音乐潜能表现出来,在输出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比如,教师在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之后,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洋娃娃和小熊,随后在歌曲中的情节表现出来,让幼儿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促使歌曲的内涵得到升华。

另外,除了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结合以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歌曲演唱活动,让幼儿在创造音乐与演唱音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妙,让幼儿的自身情感体验与音乐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重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从多个方面思考展开音乐活动的方法,如营造环境、适当选材等,并且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设计趣味的环节,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感受乐趣,同时需要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这会提升音乐活动的教育作用,从而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媛.浅谈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7(4):66.

[2]梁夏璐.音乐欣赏活动促进大班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探索[J].好日子,2019(8):129.

[3]拉扎提·布尔力汗.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方向与策略[J].科学咨询,202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