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分析

王慧娟

新疆昌吉州艺术剧院 831100

摘要: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最重要的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充分展现出舞蹈的独特文化内涵和魅力所在,也就是所谓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其作为艺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但能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其艺术综合素养,还能对舞蹈整体美感带来一定变化,为人们创造更高的精神享受。本文给予舞蹈变现力的培养意义,对舞蹈演员如何提升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力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提升舞蹈演员表演水平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舞蹈表现力;舞蹈魅力;舞蹈演员;精神享受

一、引言

舞蹈是一种艺术,舞蹈表演中所传达出来感情以及舞蹈演员展现出的优美动作都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舞蹈艺术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舞蹈内在的感染力,二是舞蹈外在表现出的形体动作。舞蹈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味和意境,这些都需要舞蹈演员用自己成熟的舞蹈表现力展现出来,包括舞蹈演员自己的意识,情感的外露以及情绪状态。在完整的舞蹈表演中,内在表现力和外在形体动作艺术缺一不可。

二、培养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意义

(一)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可以使舞台作品更具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不止包括舞台的动作设计、布景、音乐和服装,舞蹈中的情感内涵同样是一个完整作品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也可以说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而舞蹈作品的情感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达的,但是情感的表达也并不仅仅是凭靠肢体语言就能发挥至极致,舞蹈演员的内心情感也同样重要。舞蹈表现力由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构成,两方面缺一不可。

有时,创作者的艺术构思可以在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里找到答案。所以,站在舞台上的舞蹈演员不只作为他本人存在,他更是这个舞蹈作品的载体,是创作者与世界对话的媒介。优秀的舞蹈演员,也就是具有较强艺术认知能力、舞台表现力的舞蹈演员可以用自己的眼光重审视作品,进而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舞蹈演员对作品进行个人理解以及剖析之后表演出来的作品会更加饱满立体,使得作品的呈现更加流畅更加完整。

(二)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可以使舞台作品更具观赏性

作为台下的观众,对一个优秀的舞台表演的要求,不仅要有视觉方面的享受,更要有情感上的共鸣。在观赏舞蹈表演时,观众往往先会被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舞台上的场景布置以及音乐所吸引,而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可以使观众在作品中寻找到情感共鸣、真正沉浸在作品的艺术氛围中。舞蹈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展现在他的神态、动作的细节中,舞蹈演员的内心情感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具观赏性。

舞蹈演员强大的舞台表现力可以丰富作品的内容,可以向观众传达作品更深的内涵。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舞蹈演员的独特的演绎赋予作品独特的内涵,观众也可以从中接受到独特的启示。这样,舞蹈作品才不是扁平的,因而更具观赏性。

三、影响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培养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舞台表现力要靠舞蹈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力以及对音乐的掌控力。虽然这些可以靠后天的训练得到提升,但其上限与舞蹈演员的天分有关。舞蹈演员的外形也是表现力的一部分,得天独厚的外形条件对舞台表现力也有加分作用。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外部环境条件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等。

社会环境以及舞蹈演员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舞蹈演员的成长经历和思维模式,这些是舞蹈演员理解作品的基础,从而影响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学习环境主要指教师的教学。舞蹈演员的成功不能靠闭门造车,教师的指导是舞蹈演员舞蹈生涯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基础打得好才能有更好的后续发展,这也为舞蹈演员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三)舞蹈演员的态度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重要的一条,这四个字浓缩了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应该持有的态度。

一名优秀舞蹈演员首先应该是热爱舞蹈的。众所周知,一名舞蹈演员往往是从很小的年纪便开始投入到舞蹈的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基本功训练需要舞蹈演员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的决心,“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舞蹈的热爱才能为此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且,真正热爱舞蹈才能使舞蹈演员对作品的演绎更具创造力。如果对舞蹈没有热爱,在演绎作品时会少了一些激情,对作品的呈现往往就会变成舞蹈动作的机械重复,舞蹈没有灵魂就遑论舞台表现力了。热爱才会使作品更有魅力。

“敬业”要求舞蹈演员用心去演绎每一个作品。俗话说“熟能生巧”,当舞蹈演员对一个舞蹈作品的熟悉度掌握度极高时,仍要投入百分百的专注,不能抱着随意的态度敷衍观众。用心对待每一次的表演是对观众的尊重,常怀一颗敬畏之心,也是对舞台的尊重。

四、舞蹈演员表现力培养的方法

(一)提高对音乐的掌控力

舞蹈作品离不开音乐,我们常说“翩翩起舞”,舞蹈往往是伴随音乐进行的。因此提高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与掌控能力是对舞蹈演员的基本要求。

首先,舞蹈演员应该加强对音乐知识与乐器知识的学习。了解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础。对音乐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舞蹈演员将合适的音乐放进舞蹈编排中。这就要求舞蹈演员了解音乐的风格、特点,广泛的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法宝。

另一方面,要培养舞蹈演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这要求舞蹈演员能够体会音乐中的节奏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当然,掌握了大量的音乐知识是学会欣赏音乐的前提。舞蹈演员只有真正理解作品才有可能呈现出富有内涵的舞台。培养舞蹈演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还要提高其审美。音乐无国界,音乐无高下,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审美的要求也就越高,舞蹈演员应当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欣赏音乐,理解作品内涵,审美独特,才能丰富自己的舞台表现力,才能够呈现出更有魅力的舞台。

(二)加强对舞蹈基本功及技巧的训练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魅力展现都来自台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

舞蹈作品的完美演绎除了需要舞蹈演员对舞蹈有足够的热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与技巧作为支撑。如果没有大量的训练,如果没有前期的基本功作为基地,拥有再多的舞蹈知识、再强的作品理解力,也都是空中楼阁,无法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舞台作品。因此,基本功和技巧训练是提高舞蹈演员的表现力重要因素。

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如身体柔韧度、协调性,这是基本的身体素质要求。虽然有些舞蹈有些演员有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但是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其次,要加强对技巧的训练。教师的讲解、示范与指导尤为重要。因为技巧的运用专业性极强,舞蹈演员要向老师虚心请教,前辈的经验也可提供参照。技巧不单单只动作的完成,情感的传递有时也需要技巧。

最后,舞蹈演员要具备综合素养,在舞台表现的時候,能够将基本功、技巧、作品解读结合起来,完美演绎艺术,让观众形成共鸣。

基本功与技巧是舞者必备的技能,也是提升表现力的前提保障。因此,舞蹈演员应该不松懈的进行训练。

五、结束语

舞台表现力并非是简简单单就能练成的,长期的刻苦训练和长久的坚持再加上领悟作品的天分才能促成演员极强的舞台表现力。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使得舞台作品更有魅力,也会给观众带去更好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公兰英,洛毛措. 影响中国舞蹈演员表现力的自身因素研究[J]. 大舞台,2010(09):41+230.

[2]杨思媛. 探析舞蹈表现力及其培养途径[J]. 黄河之声,2019(05):126.

[3]汪茜. 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J]. 中外企业家,2014(2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