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31
/ 2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何天兰

广元市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0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意义深远。但是,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又怎么样才能做好呢?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它既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又要对其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正,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品质的目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创新教育思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更加系统、全面的展开是关键。

1.坚持以生为本,创建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生为本是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则,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充分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工作。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通过班级良好的氛围,通过班级板报、走廊上的励志语,或是播放积极向上的音乐,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熏陶,促使学生具备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智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前做好预防,这样在后期发现学生心理异常变化,可以灵活应对,矫正不当的心理状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1]

2.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而学校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如今已经有很多学校走在前列,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设立“心桥室”,配备高素质的心理教师和心理测评软件,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2]等等。

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没有耐心和爱心的人是不配做班主任的。爱心并不仅仅是怜悯同情,心智健全的人都有,需要教师考虑到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心。教师要保持充足的耐心,稳定情绪,不要急于求成,如果没有耐心,一味的展现教育成果,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了一种不尊重和不客观的对待。从职业角度来看,具备爱心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素质,渴望爱和付出爱一样都是人的天性,只有健康家庭中成长的人,所拥有的爱心才会坚固,不会轻易消失。但是,为什么很多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却表现的言语偏激,刻板冷漠,没有爱心。究其根本是由于教师没有耐心,无法控制好个人情绪,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和条件支持的,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全转变的。很多“爱之深,骂之痛”或是“打你骂你都是太爱你”等观点,完全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尽管不一定是虚伪,但却是没有耐心与孩子做朋友,耐心的交流和引导,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失去了原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所以,有耐心才会有爱心,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成熟的反映,只有耐心的同孩子交流沟通,才能为孩子带来积极的引导,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

3.结合实际,换位思考,确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目标。提升表达能力,具备同理心。同理心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十分宝贵的品质,咨询者可以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果班主任可以具备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以孩子角度去看待观点,无效的心理辅导和对孩子尊严侵犯的情况也将大大减少。如果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对一谈话,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很容易陷入到误区,无法达成预期效果。如,一位老师对学生说: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学习的,只有掌握知识,未来才可以有好发展,没有知识的人都一事无成。尽管这些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是长期听到这样的声音,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并未真正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心理辅导有别于普通的思想工作,需要从心里角度去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设身处地的去分析问题,才可以真正的走进解决问题的大门。理想思考代替不了学生的痛苦感受,每一个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都可能犯这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具备同理心,只有真正的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学生的体验,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双方在相互信任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

班主任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学会带给学生温情和尊重,是同理心的重要部分。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观点予以肯定和和表扬,学生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重视,切实提升学习自信心。即便是对学生的观点不认可,也要保持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双方的距离,学生抛开心理上的防范,获得更加自由的空间。接受老师的心理辅导,勇敢的发表看法和见解,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对于学生的不当心理,老师应该耐心的沟通,用平等的语气令学生放下戒心,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更好的达成心理辅导目标。

班主任对学生的温情反应十分重要,是非语言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绪和态度。如,手势、姿势、声调和目光,或是与身体接触,均是对学生表达温情的方式。肢体语言由于具有强烈的文化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是温情的人,并且擅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温情。

班主任还要具备慧眼和慧心,可以善于去挖掘学生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班级内新转来一名学生,可以多提问他,朗读课文,即便一开始有所胆怯,但是在班主任的鼓励性语言下,逐渐的不怕在班级同学面前朗读,不怕出错,紧张情绪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告诉学生:“不要紧张,要相信自己,谁都可能读错,越紧张越要去尝试,锻炼自己的胆量,如果一味逃避,困难将会一直跟着你。”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朗读,朗读水平也将大幅度提升。

学校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达到预防和治疗兼顾的目的。积极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绘画、想像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设其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境遇等,积极主动的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心理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针对性的解决潜在不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易,曾湘亭,许乾坤.心理弹性训练配合分阶段健康教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2):1774-1778.

[2]蔡丽萍,张玉英.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护理对牙周炎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76+110.

[3]赵才.加强健全人格教育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