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高原紫外线辐射对皮肤损伤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丽江高原紫外线辐射对皮肤损伤的调查

何颖婷 1 子志龙 2 乔坤 3 张静 1 张云宇 2 李天成 1 许冰莹 4

1.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2.云南省丽江市公安局,云南 丽江 674100

3.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人民医院,云南 丽江 674100

4.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目的 调查丽江高原地区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方法 在丽江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就诊病例中随机抽取1670例病例,涵盖户籍、年龄、症状、性别、病程长短等信息,日照后皮肤损伤情况,根据分类标准做出疾病分类分度诊断,最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70例抽查病例,和紫外线辐射相关联的皮肤损伤率高达99.7%。其中轻度损伤305例,占比为18.3%;中度损伤65例,占比为3.9%;重度损伤1295例,占比为77.5%;无皮肤紫外线损伤者5例,占比为0.3%。红肿、红斑、晒黑、风团、肥厚、皮疹、水疱疹、毛细血管扩张、老年斑、脱落斑等发病率随紫外线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伴随的并发症斑秃、斑痕的发生率也升高。结论 丽江高原紫外线对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如游客)的皮肤有严重的损伤作用,会降低人们的身体健康品质和旅游体验感,不利于丽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故应强化人们对紫外线的防护意识,做好充足的防晒工作。

[关键词] 丽江高原 紫外线 皮肤损伤


为了解丽江高原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损伤及临床症状,在丽江行政区域范围内丽江市玉龙县人民医院、丽江市永胜县人民医院的皮肤科就诊病例中随机抽取1670例进行调查分析,进而为丽江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人群居住的卫生保健、前来旅游的游客出行指南做出有效防晒建议。

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8-2019年1-5月,丽江市行政区域内的三甲医院(包括丽江市玉龙县人民医院、丽江市永胜县人民医院)的皮肤科就诊病例中随机抽取1670例病例,包括男性816例,女性854例;年龄在0-92岁之间;工种有农民488例,学生331例,公务员205例,技工36例,其他610例;非丽江户籍104例,丽江户籍1566例。

二、调查方法

详细整理从医院获取的1670例病例的相关信息(年龄、性别、户籍、职业、发病时间、发病症状),按照预定分级标准做出分类分级诊断(轻、中、重),最后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

三、分类诊断标准

1.紫外线辐射的损伤分类:晒黑、晒伤、皮肤光敏反应、多形性日光疹、皮肤光老化甚至皮肤癌等,此外还可能引起光性角膜炎,增加发生皮质性白内障、翼状胬肉甚至黑色素瘤[1]、老年斑、脱落斑、斑痕、赘生物、皱纹、松弛、丘疹等。

2.损伤分度:按损伤程度将每一类损伤归纳为轻、中、重三种。①晒黑、晒伤、皮肤光敏反应归属于轻度,主要损伤角质层、表层、真皮层浅层,伴随着分子和细胞的生物学改变,包括皮肤表皮层出现日晒伤细胞(sunbum cell)和真皮层炎症细胞的浸润。症状主要表现为红斑(又称红斑效应)、风团、红肿、口唇面颊干燥起皮屑、皮温稍高、水肿、伴烧灼感等;②多形性日光疹归属于中度,在轻度皮肤角质层、表皮、真皮浅层损伤的基础上,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效应进一步加深,深达真皮深层及表浅的部分皮下组织层,表皮基底细胞的胞核上方形成“黑素帽”,黑素细胞内黑色素呈过度增加[2],日晒伤细胞(sunbum cell)、炎症细胞大量浸润。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肥厚,质地干燥,有压痛,偶伴有渗出、瘙痒、毛细血管扩张、皮温高等。③皮肤光老化甚至皮肤癌、光性角膜炎、老年斑、皱纹、赘生物、丘疹斑痕等归属于重度,暴露皮肤的老化约90%是由紫外线的光老化(photoaging)作用引起[2],皮肤各层中的胶原纤维减少、弹性纤维异常沉积、出现大量杂乱微丝,角质细胞增生,朗格汉期细胞变少,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内大量生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糜烂、水泡、赘生物、斑痕、脱落斑、眼角膜浑浊、黑色素异常沉着、藓化、皱纹、松弛等。


结果

一、丽江高原紫外线辐射对皮肤损伤情况

1670例调查病例对象中,年龄跨度大在0~92岁,男女比例接近1:1,职业种类繁多,含盖面广。有病史者与无病史者病例接近1:1。所有被抽查对象中93.8%为丽江籍,6.2%为非丽江籍。所有被抽查对象中无紫外线相关病症者5例,占0.3%;有皮肤病症与紫外线辐射相关病症者1665例,占99.7%,其中305人仅有1种皮肤症状且程度轻,65人同时出现2种皮肤症状且程度中,1295人出现3种及以上皮肤症状且程度重。

见表1.丽江高原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相关疾病是患者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重要致病因素。被调查就诊者中仅有0.3%的就诊者病症与紫外线不相关,99.7%与其相关。其中77.5%为重度损伤,3.9%为中度损伤,18.3%为轻度损伤。

二、发病时长与人体皮肤损伤的关系

见表2.在紫外线辐射导致损伤的病症者中:病程小于1个月者占52.2%,病程在1-6个月者占26%,病程在6个月到1年者占7.7%,病程在1-2年者占4.6%,病程在2年以上者占9.6%。

三、长期居住与否和人体皮肤损伤的关系

见表3.丽江籍与非丽江籍病症者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损伤的情况相比,丽江籍病症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丽江籍,丽江籍占比93.8%,非丽江籍占比6.2%。

5f9a644d53543_html_d2f150c54f2d0648.png


讨论

太阳光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组成,其中γ线和x线受臭氧层的阻隔达不到地表。其中紫外线光波长在200-400nm,可见光波长在400-760nm,红外线波长在760nm以上。紫外线光又细分为UVC区(200-290nm)、UVB区(290-320nm)和UVA区(320-400nm),UVC区可被大气臭氧层吸收并散射,而达不到地表。故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影响----是由波长290-320nm紫外线(UVB)引起,二是由波长320-400nm紫外线(UVA)引起[3]。人的皮肤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质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下脂肪和皮肤血管等,光对皮肤的穿透性与波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相关研究表明,200-300nm的波长,仅有10%能深达真皮层,350-450nm的波长约有52%深达真皮层,500-1400nm全通过真皮层且约50%达到皮下组织层。所以,UVB穿透皮肤程度浅,主要引起皮肤炎症、变态反应、出现红斑、丘疹等,UVA穿透皮肤程度深,可引起生物化学以及细胞反应,改变单个细胞组分(例如细胞膜、蛋白活性、脂质、DNA分子)的结构或功能,伴有相应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改变[4]。本文的统计结果表明,丽江高原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损伤主要以多形性日光疹和皮肤光老化甚至角膜混浊等中重度的病症居多,说明紫外线对丽江高原人群皮肤的损伤危害来自于大部分的UVA和小部分的UVB综合作用,故而在卫生宣教指导人们选购防晒霜等产品时优选PA值高的防晒产品。

表皮极易受环境因素的损伤[5],如阳光、气候、湿度、烟雾、风等,紫外线的强度和能量随地域、季节和时间段会有极大的差异,即地理位置与太阳直射高度有关,也和同地域内的日照紫外线累计量有关。因丽江籍病症者相对于非丽江籍病症者在接受紫外线辐射的时长和累积量上都远远大于后者,故其发病率高,应提高当地人群的防护意识,改进传统的外出模式。

本文结果还显示,前往丽江高原地区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人群所患疾病与紫外线辐射具有高度关联性,说明丽江当地在卫生宣传、旅游宣传方面有必要做好防晒的宣教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SLINEYDH. Photo Protection of the eye—UV radiation and sunglasses[J]. Photochem photobiol. 2001.64:166-175

[2] 李立,白雪涛。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皮肤健康的影响[J].环境卫生学杂志.2008.04:04-05

[3] 兽明,李宗汉,曾爽,等。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影响[J]. 劳动保护. 2005.6(6):96-97

[4] 肖青林,常开齐,刘苏辰,等。高原紫外线辐射对执勤官兵皮肤损伤的调查[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41(4):211-213

[5] 王平,毕志刚,金淑贤,等。中波紫外线辐射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P53信号传导通路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39(2);83-85

[6] 张萍,刘玮,信许亚,范立英。人工紫外线诱导正常皮肤色素斑的初步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35卷第4期.J Clin Dermatol,April 2006,Vol.356,No.4:211-213

[7] 李旭梅。紫外线至皮肤光损伤皮肤癌的机制.2013年12月第7卷第12期:125

[8] 夏悦,赖维,刘玉芳,张杰,等。反复长波紫外线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机制探讨.[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年9月第52卷第9期.Chin J Dermatol.September2019.Vol.52.No.9:631-635


作者简介:何颖婷(1989-),女,云南省丽江市人,汉族,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皮肤抗衰研究。

通讯作者:子志龙(1989-),男,云南省丽江市人,汉族,本科,法医师,研究方向:法医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