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中管理者的作用——基于能力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8
/ 2

组织管理中管理者的作用——基于能力的探讨

王丽平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管理能力(administrative capacity; capacity of management)在影响管理行为的管理要素中,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客观条件相近的两个组织中,决定管理工作好的关键因素就是管理者。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对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效能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就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管理能力 管理者 组织目标 管理效能

管理的本质就是追求效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

一、管理者需具备的能力

管理者若要准确地把握组织的效率,需具备下列三种管理能力:

(一)管理者应能全面而准确地制定效率的标准的能力

管理者如果要提高组织的效率,首先要有具体的效率标准作为衡量的依据。标准是用以比较将来、当前和过去行动的准则。确定标准的方法有很多种,管理者可以把组织的许多特征作为效率衡量的标准,包括量的、质的等依据。表面看来,制定效率标准并非难事,写在纸上似乎就够了。其实不然,制定一个科学的能够体现效率原则的标准并非易事。管理者必须进行深入调查,透过眼前的、明显的事实找出能了解、反映眼前问题的充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正确估计到他负责监管的所有设备和人员的最大能量,从而制定出符合效率原则的标准。

(二)管理者必须敏锐地察觉目前工作水平同效率标准的差距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当能够及时了解目前工作的进展,必须敏锐地察觉目前工作水平同效率标准的差距,以便在它发展成危机前得到改进。寻找实际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偏差,若工作有数字标准,找出并确定偏差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如产量、利润,但若对一些技术性较少的工作,工作标准不但难以量化,甚至连评定的内容都很难确定,管理者有时就不得不凭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职工的精神面貌等。一名精明而有远见的主管,有时能够预见到脱离标准的偏差。另外,管理者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如果目前工作明显地偏离原定的各项效率标准,那说明一定有什么问题或哪儿需要改进。管理者应当敏锐地察觉目前工作水平同具体标准的差距,在把握工作时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困难和问题,还应当注意那些较深远、较不明显但今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症状,以便其在发展成危机前得到改进。  

(三)管理者应有纠正偏差的能力

管理者得到发生偏离的信息,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来纠正实际结果与标准结果之间的偏差时,必须进行矫正偏差。只要目标和成效之间存在偏差,总是有一定原因,矫正偏差应该从研究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入手。但最先引起管理者注意的,可能往往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问题的实质。尤其在一系列表面上互不相干但是出于一个根源的迹象发生时,更容易产生这种情况。管理者应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原因,然后根据已获得的事实,确定哪一个是真正的原因。只有找出偏差的原因,才有助于确定适当的矫正行动,否则很可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归结起来,管理者应具有:(1) 应能全面而准确地制定效率的标准的能力;(2)对目前工作水平与标准之间的差距的敏锐洞察的能力;(3) 管理人员应有纠正偏差的能力。

二、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能力?

(一)管理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学习。

作为管理者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摆在重要地位,学习是提高管理者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的途径。在工作中获得的是经验,而理论学习赋予的是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积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二)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同,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即是一种有组织的创新活动。企业管理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许多情况是无先例可循的,特别是要使每一位管理者认识到管理不仅仅是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些已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去探索新方法,找出新程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

(三)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管理者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好舵手,遭遇风浪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执行力体现在完成公司目标的程度上,管理者必须执行公司确立的目标,使目标清晰具体落实。作为管理者落实执行力上,最基本的就是严格执行公司的既定目标与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履行组织赋予的职责。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以及思维方式,对执行力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四)管理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去思考去观察,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看问题的敏锐性,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作为管理者,只埋头于事务性的工作,对企业发展全局性、重要性的工作不进行思考,是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从中掌握问题的主要矛盾,及时给予处理。

(五)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处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状态,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注意协调好部门之间、基层之间、部门与基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注意与上级、同行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管理工作的每个步骤,都依赖于组织成员良好的沟通,成员良好沟通,又依赖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因此,良好的沟通成了实现组织行为过程中重要的成功要素。





参考文献:

[1]百度学术,载https://wenku.baidu.com/view/6e3e2cc68bd63186bcebbcfb.html#,访问时间2020年5月25日.

[2]王兆明,武正林主编.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0.

[3]李相如主编.体育社会实践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3月.

[4]华章著.给你一面魔镜:如何洞悉和矫正自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06月第1版.

[5](美)麦格雷·伯恩斯编.怎样提高领导能力.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