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2

浅析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

张启成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5

摘 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体育学科建设,除了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探究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规律,需要对传统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把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和切身运动参与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素质拓展;小学;体育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小学体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小学体育教育中,才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素质拓展训练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素质拓展训练是以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以运动为基础,以训练为途径,以感知为目的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心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性,构建全面素质教育的协作精神,从而提高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关于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比较少,所以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新课改中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除此之外,由于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的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知识与技能,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因此,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在进行课程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情感变化和个性化差异,应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而且情境活动的原则是教师将课堂内容和情境进行有机地结合,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坚持有针对性的原则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趣味性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拓展训练并不是单调乏味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参与体育活动中,从而满足学生们对体育教学的需求[1]

、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开设新的项目,丰富教学的内容

小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应在原有基础上增设新的教学项目,以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同时,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听取学生的想法与意见。开设新的课程内容,使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但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内容要新颖,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例如,信任背摔、远足露营、高处行走等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合理地安排。当完成训练后,学生们能体会到运动所带来的喜悦,以此来建立强大的自信。多项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选择,从而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2]

(二)合理地运用体育教学的设施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自身教学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提高。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并促使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体育教学设施方面,教师还要提高对特定体育教学设备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做好素质拓展方面的训练。要保证小学体育教学可以正常进行,教师必须将特定的体育教学设备合理地运用于课程的构建过程中,这对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百米训练指导的时候,为使学生能在接受训练时保证自己的运动安全,同时为使学生在今后参加相关的比赛时能遵守相关的规则,为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起跑器这样的教学设备,使学生在整个训练时期都可以保证专业的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百米训练的速度与质量[3]

(三)重视学生的感统训练

适合的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若是选择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那么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和教学质量都不能很好地实现。而且在《新目标感统教学内容》的新课标中不仅转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还增加了很多课堂中趣味性内容,从而确立新的体育教学目标,为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增强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在新课标中,没有为小学体育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就能够自由地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多种体育教学内容,其中感统训练是最适合小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把多种学科的课程内容结合在一个体育游戏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同的训练内容会给学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对感觉的刺激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创设不同的训练内容,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充分地锻炼。

例如,教师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前庭输入动作的感知,可以要求学生参加前翻转、蛙跳、爬楼梯手拿东西走平衡木等活动,也可以通过大滚笼比赛法、光脚跳远等不同级别的游戏来强化训练。另外,教师为增加学生身体输入的知觉,可要求学生通过单杠、做俯卧撑、卧爬等动作,还可进行篮球、羽毛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从而增强自己的肌肉力量。这类动作不仅能促进大脑的活跃度,还可以协调身体的平衡能力,而且有助于情绪的稳定,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四)创设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教师在实施素质拓展训练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对学生的爱好、能力及身体素质具有充分认识与了解,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内容,以此来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因为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要把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和重点内容详细地传授给学生。而且教师在编制训练内容时,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定位,使编制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匹配,从而使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重视关于学生安全运动教育

素质拓展训练是强度相对较高的一种体育锻炼方式,教师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前,应充分做好学生关于安全运动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只有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发挥安全教育的跟踪、指导作用。而且教师在进行每一次训练时,都应注重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对所用体育设备进行及时的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训练中存在的危险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避免了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出现受伤问题,在投掷类拓展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重量较轻且材料较软的训练器材。也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实验对拓展训练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采取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训练有着明显的区别,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应重视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满足基本体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下,融入素质拓展训练,让小学体育教学更具实用性、趣味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丁秀娟.浅谈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7):103-104

[2]徐叶.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3):30.

[3]乔磊.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J].华夏教师,2018(21):41.

[4]周兆凤.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J].江西教育,2019(24):94.